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以民为主

发布时间:2021年7月15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4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0026  浏览:

【原文】
    以民为主
    “民主”在中国文化中,首先有“以民为主”的含义。《尚书》中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民才是邦国的根本,人民是国家的首要。《尚书》作为上古文献,早早就提出了治国要“以民为主”的思想。甚至,这部被历代治国者奉为“政治课本”的古书,它十分严厉地训诫统治者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以及“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这其实是在表明:民意就是天意。如果说“民”就是“天”,那么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将自己称为“天子”,从文化本意上讲,那应该是“人民之子”的意思,天子,不仅不能为所欲为,反而应当顺从民意。
    以民为主、民比天大,这样的思想使得最高统治者是要想人民之所想的:人民的想法就是他的想法、人民的愿望就是他的愿望,他只是带领民众驶向美好生活的掌舵者而不是做主者,他甚至要无限地弱化自己的意志、淡化自己的色彩,才能彰显和顺乎人民的意愿。所以《周易》里论述君王之道的乾卦就说“群龙无首,吉”,当社会领袖已经化入寻常的道之中,不再看见他高高在上的身影时,便是吉利之相。
    而《老子》也说“太上,不知有之”,说“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的意思是,在最好的世代里,人民只是模糊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而已,也就是,统治阶层虽超乎于民却顺乎于民,不与人民产生明显的距离;老子又称,这样的统治者,为百姓谋福利成功了,人民却感觉这本就是老百姓自己顺其自然的状态,本就是生活该有的样子。
    这难道不是一种最大程度的“以民为主”?统治者作为效劳于民的一个掌舵者,却早已无限虚化了自己的声音与功绩,在这大地上,只有人民作为主人自然而然的身影。
    《尚书》《周易》《老子》出现稍早,《孟子》晚出,儒家孟子目睹当时社会变得礼崩乐坏,却在论著里比前几部文献都更为明确地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由此可见,无论统治上层如何兴衰往来、无论社会制度如何更改变幻,那贵重不变的,始终都是人民大众。
    以历史的眼光来看,所有的朝代更迭、制度变迁都是岁月洗礼中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过客,唯有广大人民才是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中都永世不变的主人。
    所以,中国文化里的圣贤,是为这亘古不变的人民而思考命运的。他们与政客不同,政客的服务对象是当权者,而圣贤的关怀对象是为民者。他们的思考结果,不是仅为时政出谋划策,而是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因此,才体现着最本质的人文关怀,才沉淀为岁月洪流中永不淘汰的金玉良言。
    (摘编自光明网,有删节)

【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尚书》较早地提出了治国要“以民为主”的思想,因此被历代治国者奉为“政治课本”。
    B.天子是“人民之子”,不仅不能为所欲为,反而应当顺从民意,由此可见“民”就是“天”。
    C.《周易》中的“群龙无首”是指百姓看不见统治者的身影,他们已经化入寻常的道之中。
    D.最高统治者要顺乎民意,就要做带领民众驶向美好生活的掌舵者,甚至要弱化自己的意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在中国文化范畴内阐释民主的内涵,得出“唯有人民才是永世不变的主人”的观点。
    B.文中引用《尚书》《周易》《老子》中的原文,不仅使文章有说服力,而且增强了文化气息。
    C.文中引用《孟子》的观点,说明“以民为主”思想不随统治上层、社会制度变化而变化。
    D.文章先列举古代圣贤关于“以民为主”的不同阐释,最后总结观点,层次清晰,中心突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统治者和人民”关系的论述,《老子》比《尚书》《周易》中“以民为主”的程度更深。
    B.《老子》中“超乎于民顺乎于民”,《孟子》中“民贵君轻”等思想,都是“民主”的体现。
    C.中国文化里的圣贤之言会成为金玉良言,是因为其中体现着人文关怀、对人民思考命运的思考。
    D.圣贤与政客不同,圣贤关怀“为民者”,不仅为时政出谋划策,而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参考答案】
    1.D
    2.C
    3.C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高考过后,考生和家长又围绕着志愿填报忙碌起来。面对那么多学
  • 下一篇:阿咪
  • 【推荐文章】

  •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原文】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① 杜甫 去郭轩楹②敞,无村眺望赊③。 澄江平少岸,...

  • 十月朔日咏桂

    【原文】 十月朔日咏桂 (清)曾纪泽 何年移种自瀛洲,惯阅风霜送晚秋。 密叶当窗翠...

  • 浣溪沙

    【原文】 浣溪沙① 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

  • 闻邻船吹笛

    【原文】 闻邻船吹笛 杨基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

  •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原文】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唐)王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

  • 江村即事

    【原文】 江村即事 司空曙 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

  • 【最新文章】

  •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 王僧虔,琅邪临沂人也。年数岁,伯父弘集会诸
  • 卜算子·泊吴江夜见孤雁
  • “沙漠之舟”重归故里
  •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
  • 梦里有你
  • 病榻观叶
  • (1)鲁迅的《朝花夕拾》描写生动有趣,情感
  • (2)《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且纪实
  • (3)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 】(
  • (5)我们品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甲)那九曜星立住阵势道:“你这个不知死活
  • 回望历史,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多少仁人
  • 十月朔日咏桂
  • ①王忠嗣,华州郑人。本负勇敢,及为将,乃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