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王僧孺字僧孺,东海郯人。僧孺年五岁,读《孝经》,问授者此书

发布时间:2021年7月17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0100  浏览:

【原文】
    王僧孺字僧孺,东海郯人。僧孺年五岁,读《孝经》,【问授者此书所载述曰论忠孝二事僧孺曰若尔常愿读之六岁能属文既长好学家贫常佣书以养母所写既毕讽诵亦通】仕齐,起家王国左常侍、太学博士。尚书仆射王晏深相赏好。晏为丹阳尹,召补郡功曹,使僧孺撰《东宫新记》。迁大司马豫章王行参军,又兼太学博士。司徒竞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僧孺亦游焉。文惠太子闻其名,召入东宫,直崇明殿。初,僧孺与乐安任昉遇竞陵王西邸,以文学友会,及是将之县,昉赠诗,其略曰:“惟子见知,惟余知子。观行视言,要终犹始。敬之重之,如兰如芷。”其为士友推重如此。天监初,除临川王后军记室参军,待诏文德省。寻出为南海太守。郡常有高凉生口及海舶每岁数至,外国贾人以通货易,旧时州郡以半价就市,又买而即卖,其利数倍,历政以为常。僧孺乃叹曰:“昔人为蜀部长史,终身无蜀物,吾欲遗子孙者,不在越装。”并无所取。【视事期月,有诏征还,郡民道俗六百人诣阙请留,不许。】既至。拜中书郎、领著作。俄除游击将军。兼御史中丞。僧孺幼贫,其母鬻纱布以自业,尝携僧孺至市,道遇中丞卤簿,驱迫沟中。及是拜日,引驺清道,悲感不自胜。寻以公事降为云骑将军,兼职如故,顷之即真。是时高祖制《春景明志诗》五百字,敕在朝之人沈约已下同作,高祖以僧孺诗为工。【王典签汤道愍昵于王,用事府内,僧孺每裁抑之。】道愍遂谤讼僧孺,逮诣南司。久之,起为安西安成王参军。普通三年,卒。时年五十八。
    (选自《梁书·卷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七》)

【问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问授者此书/所载述曰/论忠孝二事/僧孺曰/若尔/常愿读之/六岁能属文/既长好学/家贫常/佣书以养母/所写既毕/讽诵亦通/
    B.问授者此书所载述/曰/论忠孝二事/僧孺曰/若尔/常愿读之/六岁能属文/既长好学/家贫/常佣书以养母/所写既毕/讽诵亦通/
    C.问授者此书/所载述曰/论忠孝二事/僧孺曰/若尔常/愿读之/六岁能属文/既长好学/家贫/常佣书以养母/所写既毕/讽诵亦通/
    D.问授者此书所载述/曰/论忠孝二事/僧孺曰/若尔常/愿读之/六岁能属文/既长好学/家贫常/佣书以养母/所写既毕/讽诵亦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为儒家十三经之一。
    B.博士,古时为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与“茶博士”中的“博士”不同。
    C.文学,文献经典,泛指文才或文艺作品;文中特指诗歌、散文、戏剧和小说。
    D.敕,告诫的意思,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文中特指帝王的诏令、命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僧孺幼年家贫,生活非常艰难。在王僧孺幼年时,母亲以卖纱布维持生活,她曾带僧孺到市上去,路遇官员出行前导的仪仗队,被驱赶到沟中。
    B.王僧孺品学兼备,深为友人看重。他与任昉在竟陵王西邸相遇,两人志同道合,王僧孺要到县里任职,任昉就赠诗给他,赞美他像兰草、如白芷。
    C.王僧孺为官清廉,从不贪婪财物。他任南海太守时,发现前任官员借当地贸易之机谋求利益,感慨万端,但他仍然坚守如初,不为后代聚敛财富。
    D.王僧孺才华出众,尤其善于作诗。有一次,高祖写了五百字的《春景明志诗》,让在朝的官员都和韵同作,结果高祖认为僧孺作的诗超出了沈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视事期月,有诏征还,郡民道俗六百人诣阙请留,不许。(5分)
    (2)王典签汤道愍昵于王,用事府内,僧孺每裁抑之。(5分)

【参考答案】
    10.B
    [解析]原文标点:问授者此书所载述,日:“论忠孝二事。”僧孺日:“若尔,常愿读之。"六岁能属文,既长好学。家贫,常佣书以养母,所写既毕,讽诵亦通。
    11.C
    [解析]文中的“文学”特指“诗文”。
    12.D
    [解析]“让在朝的官员都和韵同作”扩大了范围,原文是“在朝之人沈约已下同作”:“高祖认为僧儒作的诗超出了沈约”文中无据。
    13.(1)王僧孺任职满一个月,诏令征召他回京师,那里的百姓和僧人六百人到朝廷请求留任他,朝廷没有批准。(“视事”“期月”“征”"诣阙”各1分,句意1分)
    (2)(某)王的典签汤道愍被王亲近,在王府专横,王僧孺经常遏止他。(“昵于王”“用事”“栽抑”、补出省略的“于”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王僧孺字僧孺,是东海郯人。王僧孺五岁时读《孝经》,问授课先生这本书讲述的内容是什么,先生说:“是论说忠孝两件事。”王僧孺说:“如果这样,我愿意常读它。”王僧孺六岁时能写文章,长大以后也爱好学习。王僧孺家里贫寒,常靠替别人抄书来奉养母亲,书抄完之后,就能很通畅地背诵。王僧孺在齐朝做官,从家中被征召出来任王国左常侍、太学博士。尚书仆射王晏非常欣赏喜欢他。王晏任丹阳尹,召他补任都内功曹,让他编撰《东官新记》。王僧孺后来升任大司马豫章王行参军,又兼任太学博士。司徒竞陵王子良开设西邸招揽有文学才能的人,王僧孺也在其中。文惠太子听说他的名望,便将他召入东宫,让他在崇明殿值勤。当初,王僧孺与乐安任昉在竞陵王的西邸相遇,凭借文学相会交友,等到现在要去县里任职,任防赠诗给他,大概是说。“您受到恩遇,只有我深深地了解您。观察到您的品行言论,始终如一。敬佩您、尊重您,您像兰草、像白芷。”他就像这样被友人推重。天监初年,王僧孺被授予临川王后军记室参军一职。在文德省等待诏令。不久又出任南海太守。郡里常有被贩卖的高凉人及海船每年屡次到来,外国商人借此来通贸易。过去州郡以一半的低位价钱在市场贩卖,买了以后就卖出,从中获取几倍的利益,历来官员都这样习以为常。王僧孺于是感叹说:“从前到蜀地做长史,终身不从蜀地掠取财物,我想要留给子孙的,不在越地置办行装。”财物一无所取。王僧孺任职满一个月,诏令征召他回京师,郡里的百姓和僧人六百人到朝廷请求留任他,朝廷没有批准。回到朝廷,王僧孺被授予中书郎、领著作,不久授游击将军,兼御史中丞。王僧孺幼年家贫,母亲以卖纱布维持生活,曾带王僧孺到市上去,路上遇到中丞出行前导的仪仗骑从,把他们驱赶到沟中。到了自己拜授中丞的这天,骑从在前面清道,王僧孺悲痛伤感不能控制。后来因公事降任云骑将军,兼职像从前一样,不久兼职改为实任。这时高祖写了《春景明志诗》五百字,让在朝官员沈约以下都和韵同作,高祖认为王僧孺作的诗最精巧。(某)王的典签汤道愍被王亲近,在王府专横,王僧孺经常遇止他。道愍于是谤讼僧孺,将他逮捕送到御史台。很久以后,王僧孺被起用为安西安成王参军。普通三年去世,时年五十八岁。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科学治理灰霾,促进绿色发展
  • 下一篇:风入松
  • 【推荐文章】

  • 月夜忆舍弟①

    【原文】 月夜忆舍弟① 杜甫 戍鼓②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

    【原文】 西江月 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①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

  • 归园田居(其一)

    【原文】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戏答元珍

    【原文】 戏答元珍①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②,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

  • 柳 咏柳

    【原文】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

  • 闻雁(韦应物) 寒塘(赵嘏)

    【原文】 闻雁(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

  • 【最新文章】

  • “认识病毒·健康生活”为主题的材料
  • 焕发自省的力量
  • 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里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
  • 《儒林外史》选段
  • 天烛峰的松
  • (1)【甲】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
  • (2)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
  • 达子香
  • 语言的力量
  • 月夜忆舍弟①
  • 抗体药物:精准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小宇宙”
  • 残匾
  • (5)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春天鸟类
  • 听天气预报别只注意温度
  • 喝得很慢的土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