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头上是一片宁静的蓝天

发布时间:2021年7月20日  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
作者:聂鑫森  文章ID:50194  浏览:98

【原文】
    头上是一片宁静的蓝天
    聂鑫森
    春二月,天是蓝的,地是绿的,风暖暖地吹过来,扑得人脸颊痒痒的。
    护城的小河上,横着一架古朴的木桥,出城、进城的人,流水般淌来淌去。
    “风筝!风筝!每只一角五!”
    那声音又脆又亮,带点儿挑逗的味道。寻声一看,靠着桥栏站着一个胖胖的老头,脸上带着讨好的笑,额上沁出一层晶亮的油汗。他手里提着一串风筝,风筝的翅上、尾上,涂满刺眼的大红大绿。
    在他那得意的神态看,他的生意无疑是不错的。一只只风筝从他手上递出去,一张张角票和零散的分币塞进了口袋。
    当他的眼光落在桥那头的时候,便从心底里发出一种真诚的同情。
    那儿也站着一个和他年纪相仿的老头,悠闲地靠着桥栏,瘦瘦的脸上嵌着双精明的小眼睛,下巴上蓄着几根干枯的胡子。他也在卖风筝。他的风筝是素白的,有蜻蜓、蝴蝶……翅上还装了会转动的风笛,朴实得叫人看不上眼。他没有着意地叫喊,只是沉静地等候着买主。
    偶尔有人问一声:“喂,多少钱一只?”他伸出五个指头。天啊,五角!问的人摇摇头。
    他站了多半天了,连一只风筝也没有卖出去!
    胖老头终于忍不住了:“伙计,别傻等了,一角一个。价太高,把人都吓跑了。”
    瘦老头转过脸来,下巴动了几下,想说什么,终于没有说。他不喜欢对面那张胖得肉往下坠的脸,他不喜欢他的那些风筝。那也叫风筝?那竹骨剖得粗细不匀,上面还带着毛刺;那纸也糊得太潦草;还有那颜色,俗!……
    他下意识地低下头,望着自己手上这一串风筝,那竹骨是耐着性儿剖的,然后又用砂纸细细地打磨了几遍,闪着柔润的光;那素白的纸糊得多贴展,兜得住风,一放,准嗖嗖嗖地往上蹿。风笛儿响得欢快,真像筝的声音,美!他相信自己的手艺,那是几代的家传啊!
    他感到满足,但也不无遗憾。
    胖老头的风筝很快就卖完了。他狡黠地笑了笑,想瞧瞧瘦老头怎样提着卖不掉的风筝垂头丧气地离开桥头。他悠闲地点燃一支烟,吐出一个又大又圆的烟圈。
    瘦老头的脸色变得难看了,连鼻翼都在微微地颤动。
    他从口袋里摸出一轴麻线,理出线头,接在一只风筝上,掂了掂,然后顺着风儿一抛。那风筝像懂事似地摆了摆,兜上一口风,憋着劲儿直往上蹿。绳轴转动着,麻线伸延着,绷得那么紧、那么直;上面的风笛呼啦啦地响,响得撩人。眨眼间,化作一个小小的白点,在高远的蓝天上飘闪,像一片轻盈的云。
    “好风筝!”
    “正正经经的货!”
    一时人们都往这边涌,喝彩声此起彼落。
    所有的目光都凝聚在那一串素白的风筝上,从头看到尾,从竹骨看到风笛,没一处不顺眼,没一处不爽心!
    “我买这一只!五角,认了!”
    “眼见为实,我要这一只!”……
    人们边说,边把手往风筝上伸,生怕被别人抢了去。瘦老头用手一挡,板紧的脸上没个笑星儿,叫人猜不透。
    他又从口袋里摸出把麻线,每根麻线丈把长,是为买主试飞用的。他把麻线小心地接在那一只只风筝上。
    胖老头艰难地挤到他身边,焦急地对着他耳朵咕哝着:“快把货甩出去,捞一把,别误了这好机会。”
    他斜了胖老头一眼,依旧没有理他,那是一种高傲的不屑。他顺着风,把接好线的风筝统统放起来。刹那间,他的手上飘出一簇素白的“花”,响起一片风笛的韵律。
    人们又一次呼喊起来,像起了潮汛一般。
    “给我一只!”
    “我买了!”……
    瘦老头忽然仰天打了个哈哈,睥睨了一下围在自己身边的人墙,矜持地问:
    “你们懂得风筝?”
    连三岁的小孩也知道风筝,怎么不懂?一双双眼睛直愣愣地望着他。
    瘦老头摆了摆头,摆得很有力。他忽然从口袋里掏出把剪刀,阳光下显得那么亮,亮得扎眼。
    只听见咔嚓一声脆响,他手里捏着的那一把麻线,齐崭崭地断了,所有的风筝摇晃了一下,呼地抖着劲向上飞去……
    胖老头使劲地跺了跺脚,一扭头走了。
    人群里响起一片啊呀声。
    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无数道目光也被牵引到那很高很远的地方。
    头上,是一片宁静的蓝天。
    蓝天是公正的。
    (有删改)

【问题】
    ⑴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借风筝这一题材,表现一种社会现象:人们容易接受堂皇花哨而实质空洞的事物,对外表朴实内在丰盈的事物,反而怀疑。
    B.胖老头的生意不错,是因为他能揣摩买主的心理:风筝外表的色彩非常美丽,价格也比较便宜,而且还能笑容满面地招来顾主。
    C.瘦老头不喜欢胖老头,主要是因为他那张胖脸,还有就是不喜欢他制作的风筝,他认为那粗糙的手艺、俗气的色彩是对职业的亵渎。
    D.“人们”是小说中风筝的买主,他们开始冷落瘦老头,后来又一窝蜂地争着买他的风筝,说明这些人已经明白了他风筝的价值。
    E.这篇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它善于营造意境,以轻松的、从容的语态,经过锤炼的句式,使文章具有了哲理的象征的意味。
    ⑵小说中的瘦老头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⑶小说用了不少笔墨写胖老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6分)
    ⑷这篇小说以“头上是一片宁静的蓝天”为题,有多重用意,请结合小说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塑造等多方面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⑴(5分)AE(A概括的是小说的主题,E是对小说艺术特色的赏析;B错在风筝“色彩非常美丽”,文中表达的是色彩很俗气,C与原文不符,瘦老头主要是不喜欢胖老头粗制滥造的风筝,D错误不大明显,“人们”对风筝的价值的认识也只是一时的,而追求外表华丽的风气病不能因此而改变)
    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
    ⑵(6分)
    ①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制作的风筝质量很高,很重视自己的家传手艺;②高傲、自信:相信自己的手艺,静静地等待买主,决不逢迎;③愤世嫉俗:看不起胖老头粗糙的风筝和对人们逢迎的态度,也瞧不起人们世俗的眼光。
    每答对一点给2分(性格特点1分,理由1分)。
    意思答对即可。
    ⑶(6分)
    ①以其风筝的拙劣衬托瘦老头手艺的高超;②以其俗不可耐的言行举止衬托瘦老头不随波逐流、质朴伟岸的人格;③通过与瘦老头对比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每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⑷(8分)
    ①深刻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虽然现实中人们容易接受堂皇花哨而实质空洞的事物,反而怀疑外表朴实内在丰盈的事物,但头上的蓝天是公正的;②完美地体现了小说的结构:这一题目与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相一致,又与结尾相照应,形成了完美、自然的文章结构;③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蓝天之下,有蓝天作证,伟岸的人格、高超的手艺得以彰显,猥琐的人格和世俗的思想受到抨击。
    答对三点给8分,答对两点给5分,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潜山道中
  • 下一篇:尊重事实 坚持真理
  • 【评论列表】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