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

发布时间:2021年7月30日  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
作者:陈文龙  文章ID:50436  浏览:

【原文】
    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
    陈文龙[注]
    斗垒孤危势不支,书生守志定难移。
    自经沟渎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
    须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士树降旗。
    一门百指沦胥尽,唯有丹衷天地知。
    [注]陈文龙:南宋咸淳年间状元,元兵攻占福州时被俘,绝食而死。

【问题】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写得慷慨悲壮,从多方面体现出作者临危不惧、忠义爱国的精神品格。
    B.本诗颔联写了作者愿珍惜生命,但要死得其所,深信这样终会得到朝廷的表彰。
    C.虽家族多人已相继死难,作者仍对尚存的第二个儿子表达了自己的不屈之志。
    D.诗中“支”“移”“时”“旗”“知”押韵,朗朗上口,也增添了作品的抒情色彩。
    16.本诗颈联是怎样凸显作者临难不苟的气节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B
    “深信这样终会得到朝廷的表彰”。是对“臣死封疆是此时”的错误理解,“封疆”应该是为国尽忠,死于封疆。而不是想得到朝廷表彰。
    16.①这一联的含意是:宁肯被敌人杀掉以血衅鼓,也不会屈服;
    ②上下句形成了转折关系,有力地表明了诗人为国捐躯的决心;
    ③“须信”“未闻”两个词语不仅起到关联的作用,且对仗工稳,音节铿锵,强化了作者凛然殉国的豪情。
    评分参考每答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6.【答案2】颈联表达必死的意向,我自知被俘后会被敌人杀害,但从未没有听说过烈士会投降(树降旗)。累臣是古时被拘囚于异国的官更对所在国家的自称,衅鼓意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把血涂在鼓上行祭。运用典故表达自己临难不苟的气节。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
  • 下一篇:崔与之,字正子,少卓荦有奇节,不远数千里游太学。绍熙四年举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