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
作者:文天祥 文章ID:50453 浏览:
【原文】
重阳
文天祥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
【注】《重阳》这首诗是文天祥被捕后,在元朝被囚禁期间所作。当时,皇帝、皇太后均已投降,并劝文天祥投降。何心:何来的心。龙山:隐喻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的发源地。
【问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实写他长期被囚的景况以及孤独思乡怀国的情绪,勾勒出一个鲜活的囚人形象。
B.“梧桐”是狱中所见景象之一,诗人着意写它,寄寓了一片深情,属触景生情的写法。
C.颔联通过想象描绘雁南飞、燕归巢等美妙景象,表现作者坚信能重获自由的乐观豁达。
D.尾联“龙山”既可指作者战败被捕之地,也指华夏民族发源地、沦陷的中原地区。
15.请从颈联撷选的意象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
【答案】
14.C
15.“落叶何心定流水”句撷选“落叶”和“流水”两个意象。“流水”喻指时代大势,“落叶”是自喻,喻指个人力量。诗人用“何心定”串联两个意象,表达了自己难以阻挡这一历史趋势的悲痛之情。“黄花无主更西风”撷选“黄花”和“西风”两个意象。“黄花”,即黄菊,素有生命力顽强、品格高贵的寓意。“西风”,即秋风,常寄予萧杀之意。“黄花”无主却更胜萧杀的“西风”,诗人以勇立“西风”中的无主“黄花”自喻,表达了自己坚守理想和民族大义、绝不屈服的决心。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形象、手法、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C项,“坚信能重获自由的乐观豁达”错,到文天祥被捕、身陷囹圄的时候,全国都已沦陷,包括当时的皇帝、皇太后等都投降了,作者清醒地知道没有多少重获自由的可能;后文诗句尽管表达出宁死不屈的心意,但属于对华夏民族气节的忠守。所以,“坚信”“乐观豁达”显得言过其实,理解为“仍存再获自由的心愿”更为恰当。故答案为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意象、情感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对各类常见意象所传达的情感有明确认识。首先筛选出诗歌中用到的意象,然后结合本句诗及上下文理解意象中寄托的作者的情感。解答时要借助题目、注释、背景等信息综合考虑情感主旨。本题颈联用到的意象有:“落叶”“流水”“黄花”“西风”四个意象。分析情感时结合背景可知,这些意象均有比喻或象征意义。“流水”喻指时代大势;“落叶”是自喻,喻指个人力量;“黄花”,即黄菊,素有生命力顽强、品格高贵的寓意;“西风”,即秋风,常寄予萧杀之意。再结合诗句中其他表露情感的词语分析诗人情感。如“何心定”表达了自己难以阻挡这一历史趋势的悲痛之情;“更”,写“黄花”无主却更胜萧杀的“西风”,表达了自己坚守理想和民族大义、绝不屈服的决心。
【点睛】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要从这几点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