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没有批评的文艺不是完整的文艺,没有批评的文化不是正常的文化

发布时间:2021年8月6日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13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0566  浏览:

【原文】
    没有批评的文艺不是完整的文艺,没有批评的文化不是正常的文化。遗憾的是,当前文艺界掷地有声的批评并不多见,因此大量批评文章不受读者待见。当批评成为没有读者的自说自话,也就失去了其效用。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批评自身出了问题,也即批评文风有问题,至少有以下几方面表现。
    语言过度学理化,导致批评文章无法被一般读者理解和接受。毫无疑问,大多数读者并不具备专业理论素养,对学理性文章理解起来有困难。而很多批评家动辄用高深莫测的理论与繁复生僻的表达方式,导致笔下文字越来越拗口。好的批评并不依靠高深的理论和拗口的文字堆砌,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历久不衰,首要原因就是作者没有修改其演讲体这种与受众亲近的文风。在中国,李健吾、宗白华等人的批评文字流传至今仍不失效力,也与他们的亲和文风不无关系。
    批评语言西化严重,削弱文章可读性。很多从国外翻译进来的理论批评著作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形成翻译体,如大量使用长句、从句,语序混乱等,一些批评者在中文表达上对此进行模仿,普通读者接受起来就非常困难。有些批评者为了炫技,大量套用西方批评模板,把西方理论强加在作品之上;有些批评者为与外国理论挂钩而过度诠释与强制阐释,搬出譬如心理分析的“力比多”、女性主义的“凝视”等等。批评文章成为西式名词的大杂烩,而读者更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批评语言不灵动,阅读体验不佳。批评不只是明辨是非,也不只是盖棺定论,而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味。钟嵘《诗品》对诗人的排序引起不少异议,但因其独特的体例和优美的文笔历经千年而不衰;王国维《人间词话》得以流传很大原因在于其本人精于诗词而使得批评著作有了诗性。鲁迅在《门外文坛》提出“将文字交给一切人”,也可看作对批评文字的要求。当下有不少作家的序跋和创作谈流传较广就是源于这些文字是发自内心、愿意交给所有人的。灵动的批评不仅需要作家“腹有诗书”,更需“情动于衷”“文气贯通”。
    总之,文风问题首先是态度问题,抱以真诚交流的态度,抱以好好说话、推心置腹的态度,才会有真诚流畅、直指人心的批评文字。消除语言接受障碍并不是说批评家必须彻底转向通俗、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进而迎合受众,而是要端正批评的态度,富有批评耐性,打磨出生动而富有灵气的批评文字,用优质的作品召回读者。
    (摘编自刘小波《僵化文风是批评大敌》)

【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批评文章用高深的理论与生僻的表达方式,自然无法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B.“没有批评的文艺不是完整的文艺”强调了文艺批评对文艺创作的重要性。
    C.运用演讲体、书信体、序跋等形式写出的批评文字一定会拥有大批的读者。
    D.灵动的批评语言有内容、有味道,是真诚流畅、直指人心的口语化的语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化整为零,从三个方面论证僵化文风是批评大敌,论证自然充分透彻。
    B.文章结合批评者语言西化严重的实际来分析,接地气,特别富有现实针对性。
    C.文章以钟嵘、王国维、鲁迅等作家的作品为例,论证了批评语言灵动的重要性。
    D.文章不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而且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论证结构完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艺批评自说自话,做不到掷地有声,那么不受读者待见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B.无论是外国的福斯特,还是中国的李健吾、宗白华,其批评文字都具有亲和性。
    C.批评语言严重西化,表现为批评者大量使用长句、从句,大量使用西式名词等。
    D.批评文字少用或不用西方理论,多用或全用中国传统理论,其文风自然不会僵化。

【参考答案】
    1.B
    2.C
    3.D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自然是无限的,人类的文明创造也同样是无限的,在【 】的中国植
  • 下一篇:芬兰一直较为注重开展培养学生生存技能的劳动教育。中小学生阶段
  • 【推荐文章】

  • 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

    【原文】 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 韦应物 试吏向嵩阳,春山踯躅芳。 腰垂新绶色,衣满旧...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

  • 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

    【原文】 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① 刘禹锡 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初开...

  • 老红军李国策:我亲历长征的故事

    【原文】 老红军李国策:我亲历长征的故事 李国策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9周年...

  • 梅花绝句 见梅

    【原文】 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

  • 留别王维

    【原文】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

  • 【最新文章】

  • 永不庸俗
  • 教育惩戒作为一种教育和管理学生的方式,在中
  •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以来,小到
  • 松之风
  • 那年头,一到傍晚,村边的稻场格外热闹。大人
  • 英文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最近引
  • 近日,国际权威调研机构发布了《全球人脸识别
  • 中国古典诗词中很少用抽象的时间词去表现时间
  • x-j-p总书记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
  • 按照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
  • 笔墨最先成熟于书法之中,后来书法入画,使得
  • 人工智能机器人写的诗、画的画、作的曲并不能
  • 由浙江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与中国绿化基金会合作
  • 武装部长
  • 2017年,作为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的上海、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