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在大数据基础上,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技术势如破竹,正引领着时下

发布时间:2021年8月8日  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0627  浏览:

【原文】
    在大数据基础上,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技术势如破竹,正引领着时下人工智能的热潮。一方面,相比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浅层神经网络,深层神经网络不仅在图像、语音及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大放异彩,而且与人类大脑神经系统的多层结构更加相似;另一方面,强化学习通过与环境互动所获得的奖惩来调节系统权重结构,使主体在最大化期望奖励诱导下不断修订从状态到动作的映射策略,从而实现快速提升系统性能的目的。前者受到认知神经科学的启发,,后者则与心理学中经典的行为主义范式如出一辙。更不必说,为了改进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技术而引入的注意力、长短时记忆等机制几乎是直接照搬了心理学术语,用心理学词汇和理论武装人工智能现已蔚然成风。
    这并不奇怪,毕竟人工智能的核心目标就是研发愈加接近人类的高级的智能系统,而真正的智能也必然具有一定的心理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对人工智能的期望水涨船高,人工智能“友善论”或“威胁论”的论调层出不穷,文学和影视作品则及时将其呈现到人们的眼前,仿佛类人智能机器人明天就会到来一般。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产品也迅速地向心理学领城渗透。例如,基于面部表情的情绪识别系统,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舆情分析或自杀预警系统,基于GIS的大规模人群跟踪调查系统,基于VR技术的心理健康干预系统,基于行为特征的测谎系统等等。遗憾的是,琳琅满目的各色项目解决的只是心理学的应用问题,而对于心理学核心的理论问题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实际上,当前人工智能领域中主流的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与人脑和心理差距甚远。
    首先,从构成单位上看,人脑的神经网络与深度神经网络非常不同,深度神经网絡最小单元一般为同类的神经元,但人脑的神经元不仅类型众多,功能各异,而且神经元也不是最底层的加工单位;从网络结构上看,深度神经网络中大部分节点是等同的,,但人脑不同的脑区甚至脑区内部,都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别;从编码方式上看,人脑神经元虽然能够产生可表征为[0,1]的动作电位,却是通过动作电位的频率对信号进行编码的,而人工神经网络却不都是如此;从信息加工方向上看,深度神经网络最经典的训练方式为反向传播,但大脑中似乎不存在类似的反向传播机制。
    其次,人的注意力和记忆系统具有很强的语义性加工导向,而深度学习中的注意力机制靠的是输入与当前上下文信息的统计映射而非语义理解。
    再次,人类的学习过程远非“刺激——反应”这般简单。无数心理学和教育学证据指出,人类学习是非常复杂的行为,是内隐和外显两种方式有机的融合,是对环境主动的加工,也是新信息与已有经验不断动态建构的一种生态表现。然而,类似巴普洛夫的狗和斯金纳的鼠,在强化学习中要求对行为结果必须具有确定性的奖惩判断以巩固经验。但是,在真实的开放世界中,人脑中经验往往具有模糊性,甚至有时是对抗和矛盾的,难以清晰辨识好坏优劣。
    (摘编自刘凯《返朴·人工智能与心理学融合的“貌合神离”》)

【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大数据为依托,在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的技术引领下,用心理学词汇和理论武装人工智能已蔚然成风。
    B.受认知神经科学的启发,深层神经网络在多方面有所突破,且与人类大脑神经系统的多层结构更加相似。
    C.人工智能产晶迅速地诊透到心理学领域,但它们对于解决心理学核心理论问题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D.深度神经网络与人脑神经网络差别很大,在构成单位,网络结构编码方式、信息加工方向上均截然不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三段运用较大篇幅从两个不同角度论述了人工智能与心理学之间的渗透融合。
    B.文章运用例证、事理分析、比较分析等手法分析了人工智能与心理学的貌合神离。
    C.文章列举巴普洛夫的狗和斯金纳的鼠两例,意在证明入脑中的经验具有模糊性。
    D.文章先分析现状,再指出问题,然后对核心观点来展开论述,论证逻辑非常清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了心理学理论的有力支撑,才有了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技术的迅速发展。
    B.测谎仪就是早期人工智能产品向心理学领城渗透的产物,它解决了心理学的应用问题。
    C.文学和影视作品中表现出的对人工智能的“友善论”或者“威胁论”的担忧是杞人优天。
    D.不同于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在没有确定性奖惩的情况下,人也可以学习。

【参考答案】
    1.D[解析]“均截然不同”太绝对。注意原文中的“大部分”“都可能”“不都是如此”“似乎不存在”。(3分)
    2.C[解析]论点与论据关系有误,是为了证明人类学习过程的复杂性,远非剌激——反应这般简单。(3分)
    3.D[解析]A项,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技术的迅速发展靠的是大数据的支持,心理学只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B项,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很广泛,测谎只是其中之一。C项,人工智能的核心目标就是研发愈加接近人类的高级的智能系统,近期不会出现,不代表永远不会出现,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前瞻性表现不能叫杞人忧天。(3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他们又无反顾奔赴疫情战场。疫情不等人,要争分夺秒与疫情赛跑
  • 下一篇:在2019年7月9日召开的国家卫健委的一场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消除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