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失眠

发布时间:2021年8月13日  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
作者:王力  文章ID:50772  浏览:

【原文】
    失眠
    王力
    中国人自古贪睡。虽然宰予昼寝,被孔子骂作朽木粪墙;勾践卧薪,苏秦刺股,孙敬悬头,也都故意弄得睡不安稳;但这都只是装腔作势。实际上,中国人的天性是贪睡的。诸葛亮隆中高卧,陶潜北窗高卧,都被称为山中高士,和月下美人一样备受诗人的赞扬。陈抟老祖一睡百余日,尤为集睡眠之大成;普通人所谓睡到日上三竿,比之陈抟老祖,真只可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在贪睡的民族看来,失眠该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然而我们有时候竟然没有法子防止失眠。我曾向外国人学得数羊儿的“妙诀”。但是羊儿越数越多,竟像曹操的八十三万人马,数到天亮也数不完,于是终于失眠了。失眠之后往往食不下咽,弄到眠食俱废。这样渐渐糟蹋了身子,其苦可知!
    为什么失眠?若说是忧国忧民,虽然冠冕堂皇,毕竟和事实距离太远。况且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们也不应该这样不安分守己。那么,我们为什么失眠呢?
    青年时代,失眠的主因恐怕离不了恋爱问题。“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曾受周公教化的君子也曾经这样坦白地告诉过我们。岂特君子?恐怕连那窈窕淑女也不免辗转反侧。不过诗人忠厚,不肯明白说出来罢了。林黛玉在绝粒以前,常常失眠,其主要原因正如《红楼梦》八十二回里所说:“当此黄昏人静,千愁万绪,堆上心来”,“心内一上一下,辗转缠绵,竟像辘轳一般”,“翻来复去,哪里睡得着?”她的咳嗽只是失眠所引起的,因为“自己挣扎着爬走来,围着被坐了一会,觉得窗缝里透进一缕凉风来,吹得寒毛直竖。”可见她是因为失眠而后咳嗽,并不是因为咳嗽而后失眠啊。
    壮年时代,失眠的原因就复杂了。商人白天持筹握算,晚上脑子必全是商品和数字,往往睡不着。机关主管人为了经费统筹,人事处理一时想不通,也往往睡不着。“齐人”因为妻妾争风,“黔首”因为柴米无着、告贷无门,往往睡不着。壮年人比青年人更易失眠,老年人比壮年人尤其容易失眠。“亢阳”的次数越多,人越易老。波特莱尔诗云:“贫人颠沛由来久,常存怨气冲牛斗。上帝内疚慰之以睡眠,人类更添赤日之子其名酒。”睡眠本是上帝的恩惠,众生应该皆能蒙恩,岂料世上竟有不少的人还不能享受这最低限度的幸福!
    我们文人还有一种失眠的原因,就是床上想文章,打腹稿。欧阳永叔尝言诗文多得于“三上”,就是马上、床上、厕上。马上和厕上都没有问题,床上却苦了一双睡眼。我们“唯将终夜常开眼”,却不是“报答平生未展眉”而“愿学阴何苦用心”。抽思乙乙,思绪越引越长,偶遇棼丝,既理还乱!呕尽心肝之后,阴何还没学修像,腹稿还没打完,已经是晨鸡三唱了!这种失眠,真是何苦!然而文人之可笑在此;文人之可爱亦在此。
    前面我们首先撇开忧国忧民的失眠,是因为这种人太少了;我们这班自了汉,不敢盗窃这种无上的光荣,但是,太少并不就是没有。当国的人夙兴夜寐,自不必提。此外还有那些爱国志士们,身在田园,心存廊庙。凛匹夫之有责,痛胡骑之横侵。更筹细数,默招贾傅之魂;烛跋轻吹,幽诉彭咸之鬼。九度肠回,叹神京之日远;一宵发白,忧汉社之将墟。心病还将心药医,这种失眠症,恐怕要等到兵渡鸭头,甲齐熊耳的时候,方才医治得好了。
    1944年10月作于昆明
    【注】《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见明代高启《梅花诗》:“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陈抟老祖:
    五代北宋之际著名的道家学者、养生家。语出《孟子·离娄下〉:“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后人把有妾的人称为“齐人”。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唯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两句语出唐代元稹悼亡妻子的作品《遣悲怀》。语出杜甫《解闷》:“熟知二谢将能事,愿学阴何苦用心。”阴何,指南朝大诗人阴铿、何逊。语出陆机《文赋》:“思乙乙其若抽。”乙乙,难抽出的样子。自了汉:只顾自己,国家大事之类什么也不管的人。鸭头:指鸭绿江头;熊耳:山名。语出陆游《小出塞曲》:“明日受降处,甲齐熊耳高”。

【问题】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引用了很多中国历史上的事例,是为了证明“中国自古是一个贪睡的民族”的观点。
    B.作者在第四段引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恋爱是造成青年人失眠的主要原因。
    C.老年人容易失眠是大家都熟知的常识,因此作者在文中只是一笔带过,并未举出相关事例。
    D.文本写于抗日战争期间,作者在最后一段强调了中国人民面对战争的勇气和必胜的决心。
    7.下列有关失眠的古诗中,可以被用在末段以佐证作者写作意图一句是(3分)
    A.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B.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C.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8.请鉴赏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9.本文作者王力是中国20世纪最杰出的古汉语学者之一,从本文大量的引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深厚的学养。本文的引用有哪些特点?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
    6.A【解析】A项,开篇一段不谈“失眠”,而谈“爱眠”,目的不是证明中国人爱睡觉,而是从反面落墨,使文章更加摇曳多姿。
    7.C【解析】文章最后一段中失眠的缘由是忧国忧民。A项是因为恋爱失眠;B项是因为长期戍守边疆而产生厌战之心、思乡之心而失眠;D项是因为思念远方亲人而失眠。
    8.这段话以略带调侃的方式幽默地表达了作者对失眠的无奈。“妙语”二字以反语的方式调侃了这条对抗失眠的妙诀的无用。将羊儿与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联系起来,以夸张的方式表达出自己无法入睡的无奈。“妙诀”与“八十三万只羊”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失眠的无奈。(每条1分)
    9.特点一:引用内容范围广,今中外无所不包,文化经典、民间传说自由使用;作用:证明了失眠是人类普遍存在的现象。
    特点二:引用内容虽多,都以“眠”为中心展开联想。作用:在很短的篇幅中容纳丰富的知识,却让读者能够抓住联想的线索,多而不乱。
    特点三:作者用巧妙的过渡将似乎关系不大的引用内容连缀起来。举例及作用:第三段中“岂特君子?”一句,巧妙的从《诗经》过渡到《红楼梦》;将元稹和杜甫毫不相关的诗句连成一句话,让读者有一种“脑洞大开”的快感。
    特点四:使用引用内容时正时反,亦庄亦谐。举例及作用:故意曲解《红楼梦》中黛玉失眠的例子和元稹的诗句,形成了幽默诙谐的效果;最后一段连续引用忧国忧民的典故,正面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战争面前的勇气和必胜的决心。
    (得分细则:任答出2个方面即得满分。其中特点2分,作用分析1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安吉游戏背景下的教学活动,观察是活动的起点,解读是确定目标
  • 下一篇: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