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北戍琅邪城诗

发布时间:2021年8月17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1日
作者:江孝嗣  文章ID:50917  浏览:

【原文】
    北戍琅邪城①诗
    江孝嗣②
    驱马一连翩,日下情不息。
    芳树似佳人,惆怅余何极。
    薄暮苦羁愁:终朝伤旅食。
    丈夫许人世,安得顾心臆。
    按剑勿复言,谁能耕与织!
    [注]①琅邪城:东晋在南京北所建。②江孝嗣:南北朝时南朝齐人。

【问题】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通过描述诗人北赴边城途中的典型情节和内心活动,刻画出一位戍边者形象。
    B.职责在身,诗人策马急赴戍所,风餐露宿,昼夜兼程,日落西山也毫无止歇之念。
    C.离家渐远,更兼路途辛苦,诗人见路旁的芳树不禁念起为牵挂自己而惆怅的佳人。
    D.诗歌最后四句以“安得”“谁能”两处反诘,以及按剑的动作,卒章明志,表情强烈。
    11.诗中人物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0.C
    11.①急切。前两句写受命戍边,军情经济,诗人心情急切,马不停蹄,飞赴戍守之地。②低沉。三至六句写离家渐远,诗人深味羁旅行役的奔波辛苦,无限思念亲人的惆怅感伤,情绪低沉。③激昂慷慨。最后四句写诗人暂时抛却个人私情,以大义为先,毅然选择慷慨报国,豪情满怀,情绪激昂。
    【解答】10.C.“诗人见路旁的芳树不禁念起为牵挂自己而惆怅的佳人”的说法错误,原诗是“芳树似佳人”,意思是那种风中婆娑摇曳的芳树,像极了步履纤纤的佳人,这里只是一个比喻句,并不是说诗人触景生情,想念牵挂自己的佳人。
    11.从“驱马一连翩,日下情不息”中的“一”“不息”等词语,可以看出诗人奔赴疆场的急迫、马不停蹄。从“芳树似佳人,惆怅余何极”中的“惆怅”等字眼可看出,羁旅天涯的诗人是非常惆怅的,情绪比较低沉。而诗歌后两句“拔剑勿复言,谁能耕与织”,可看出诗人为国家的安宁而蹈死不顾、慷慨激昂的豪迈情绪。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李沆,字太初,沼州肥乡人。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为将作监丞
  • 下一篇:青的青翠,黄的金贵。在希望的田野上,玉米从破土出芽到拔节吐穗
  • 【推荐文章】

  •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原文】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

  • 寒食江畔

    【原文】 寒食江畔 白居易 草香沙暖水云晴,风景令人忆帝京。 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

  • 行路难

    【原文】 行路难 张籍 湘东行人长叹息,十年离家归未得。 弊【注】裘羸马苦难行,僮...

  • 关山月

    【原文】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

  • 南湖早春

    【原文】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

  • 满纸荒唐言 咏菊

    【原文】 满纸荒唐言 曹雪芹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咏...

  • 【最新文章】

  • 重修书院碑记
  • 《论语》八章
  • 歌者
  • 夏津,有片古桑林
  • 悠悠敦煌情——专访“敦煌的女儿”常沙娜
  • 苦菜
  • 杨彪文先,少传家学。初举孝廉,州举茂才,辟
  • “嫦娥“撞月
  • 剪纸
  • 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
  •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 失踪
  • 寒食江畔
  • (7)《醉翁亭记》中以清丽明快的语言,描绘
  • 相见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