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陌生的排球
作者:袁省梅 文章ID:50975 浏览:
【原文】
一只陌生的排球
袁省梅
张红来了后,袁雪亮就不再是女生的中心了。
袁雪亮学习成绩好,同学喜欢,老师宠爱,她的内心就骄傲得不得了,给同学讲题或者收发作业时,说着话,就不耐烦了,就皱着眉头,把手里的书当成扇子,哗啦啦哗啦啦扇着,还大呼小叫,懂了没?到底懂了没?笨死了。同学若还是不会做,她的嘴里就会咕哝出一大串动物名字,猪狗猫驴马牛。同学羞得脸红脖子粗也没奈何,还得赔着笑脸。袁雪亮是班长,谁敢得罪她?由着她骂吧。
张红来了,班里的格局一下子就发生了变化。张红学习好,作业按时完成,袁雪亮拿不住人家的错,况且,张红带来了一个排球。
袁雪亮没见过排球,同学们都没见过排球。体育老师的宿舍床下有个篮球,上体育课也不拿出来让学生玩。张红刚把排球从网兜掏出,同学们就呼啦啦把她围了起来。
正是课间操时间,跟袁雪亮一起玩沙包的同学一个都没了,都跑到张红身边看排球去了。袁雪亮抓着沙包,瞅了张红一眼,咬咬牙,扭脸走进了教室。
袁雪亮坐在教室里等着上课。
袁雪亮知道她的风采在课堂上,在难题上。课间操后是一节几何课。袁雪亮那节课的反应让老师惊讶、欢喜,按捺不住地夸奖她,用尽了好听的词儿,有些唠叨得过分了,反复地叫同学们向袁雪亮学习。
可是,一下课,袁雪亮就蔫儿了。她的磁场不能把同学们吸引到她的身边,她又不愿向张红和她的排球走去。她坐在课桌前,翻看一本书,眼睛盯着书,耳朵却一点儿不漏地捕捉着教室外的动静。教室是土坯房,同学们在土院子打闹玩笑的声音很清晰地传了过来。袁雪亮就有点儿恨那些同学,当然,还有张红。他们,她一个也不想理会了,谁要问她作业,休想。袁雪亮抛过去的是长了刺的狠话,蒺藜般,石子般,砰砰砰,砸得同学们又气恨又气馁,也有些无奈了。作业不完成哪行?末了,他们还是涎着脸去讨好袁雪亮。袁雪亮等同学把好话说尽了,她才从她的孤独深处走出来。怎么说呢?她也委屈也郁闷,给同学讲着题,也没了前些日子的骄傲和开心。她知道,等她讲完题,他们就会去找张红了。
袁雪亮想,张红来问题就好了。可是,她等得山高水长,云散水流,都没有等到张红来。原来张红根本不在乎成绩的好赖。张红说,中考完,就上体校。袁雪亮听到这一消息,就更气闷了,没来由地,头上像是被罩了个罩子,压抑、难过,她竟然失眠了。
老师看到袁雪亮萎靡、恍惚的状态,就着急得不行。中考就要到了,袁雪亮是老师手里的一个宝啊。老师找袁雪亮谈话,问来问去,袁雪亮低着头,不说话,脚尖在地上刺刺地划出一道道白印子。院子里张红跟同学们的玩闹声挤了进来,是太热闹了。袁雪亮听着,突然想哭,她真的就哭了,眼里掏出一口井一样,泪水咕嘟咕嘟往外冒。
有一天,张红的排球穿过洞开的窗户打在了袁雪亮的课桌上。张红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连声地说着对不起。袁雪亮手里抓着排球,竟不知该怎么办。张红也不要球,拽着袁雪亮,说,玩去吧,老做题,有啥意思?袁雪亮心里咯噔一下,脑海里突然一片空白,她不知道怎么应付张红了。就一闪,躲开了。
张红说,别做了,玩去吧。
张红说得诚恳,好像是恳求了。袁雪亮觉得胸口有些东西在轰然坍塌。她心里还在骄傲地拒绝着,脚却跟着张红到了院子。原来,她是一直等着张红来叫她。袁雪亮抓着排球,心里揣了只小兽般,却突然感到如释重负了。
打完球回到教室,袁雪亮从笔记本里抽出一张粉色的信纸——带香味的那种,给张红。张红接过袁雪亮的信纸,给了袁雪亮半块带香味的橡皮。袁雪亮知道,这种橡皮叫糖果橡皮。袁雪亮看见张红的文具盒里还有半块,她的心莫名地欢腾了起来。她喜欢这小小的半块。要是张红给她一块,她肯定不会要。
张红看着袁雪亮,突然说,雪亮你真好看,跟电影明星一样。张红说着就把一张电影明显的大头照给袁雪亮看。袁雪亮知道自己没有人家明星那么好看,可她听张红这么说她,好像她真的跟电影明星一样好看了,她心里就欢喜得不得了。
袁雪亮咯咯咯笑得好开心,觉得自己好久都没有这么开心地笑过了。
(有删改)
【问题】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语言鲜活生动,人物形象饱满,文中不是通过人物对话推动情节,而是聚焦于人物心理,以大量的心理描写和形象描述表现人物情态变化。
B.作者善于铺垫蓄势,前文不断强调袁雪亮的等待、关注着外面打球的声音,为后文她最终跟着张红出去打排球的突转情节埋下伏笔,增强了小说情节的合理性。
C.小说人物心理刻画细腻传神,“她喜欢这小小的半块,要是张红给她一块,她肯定不会要”,既写出了袁雪亮外表的自尊与矜持,又写出了她内心深处的自卑。
D.小说通过一个发生在学生群体中的小故事,刻画出人物细腻而复杂的心路历程,让读者走进人物心灵的同时,思考人际交往问题,给人以丰富的人生启迪。
7.结合原文,简要概括张红转学来了后袁雪亮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答:
8.小说以《一只陌生的排球》为题,有结构艺术、人物刻画、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请从上述角度,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标题的意蕴。(6分)
答:
【参考答案】
6.C
解析“又写出了她内心深处的自卑”分析错误。“要是张红给她一块,她肯定不会要”写出了袁雪亮外表的自尊与矜持,“她喜欢这小小的半块”写出了袁雪亮获得友情后的喜悦,以及长久以来对友情的渴望、期待。
7.嫉妒(或失落)—憎恨(或自闭)—委屈、郁闷—压抑、难过—萎靡、恍惚—欢喜、开心。(每点1分,共6分)
8.①“一只陌生的排球”是小说的线索,串联起袁雪亮与张红的交往事件,使小说叙事更集中。
②“排球”点明了张红体育特长生的特点;“陌生的”写出了袁雪亮看到张红带来的不一样的学习生活方式、同学关系所受到的心理冲击。
③“一只陌生的排球”象征着袁雪亮与张红及其他同学之间情感的融合,打破了袁雪亮内心的骄傲与孤独,融化了袁雪亮与张红、同学们之间情感的坚冰。(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