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丢失的脚步

发布时间:2021年8月20日  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
作者:王开岭  文章ID:50981  浏览:

【原文】
    丢失的脚步
    王开岭
    大,正让城市削掉双足,脚步日渐枯萎。点与点之间的遥远,让我们望而却步,不得不折叠起双足,换之以轮胎和轨道。现代人的日常身份,不再是“行人”,而是“乘客”。
    北京城,已套上了第六个大呼啦圈,且环距越来越大。
    没人再敢把城市当棋枰、视自己为棋子了。城市的态势只能用涟漪来形容,且是巨石“扑通”激起的那种。面对急剧的放扩,没人敢吹嘘熟悉每一条波纹了,连的士司机都像片警那样,专挑熟悉的“片”跑。
    由于太大,任何人都只能消费极小一部分,无法从整体上参与它、拥有它。
    这是一盘谁也下不完的棋。人只能在上面流浪,胡乱移动。某种意义上,已无真正的“北京人”“上海人”“广州人”。无边无际、日夜更新的城市,所有人都变成了它的陌生客。据说,法国学者皮埃尔·卡蓝默访问了几座中国城市后感叹:“它们太大了,每一次进入我都忍不住发抖。”
    在无界的大面前,脚力是渺小的,所有的腿都会恐惧、自卑、抽搐。
    由于“脚”和“历程”之间的逻辑弛散了,“人生脚步”一词,正丧失其象征性。城市无法用脚来丈量,人生也不再用脚来记录。我的办公室同事,人均每日乘车三小时,那是一种天天出差的感觉。一家伙恶狠狠道:“天天三小时!三小时!……”
    是的,我们最有效的生命时间,虚掷在了路上。
    而且,这是纯物理、纯机械的“赶路”,绝无精神活动和审美可能:堵、挤、抢、搡、刮擦、焦灼、噪音、污染……整个一皱眉的过程。
    我一直深以为——
    美好的地方一定是养脚的地方。诗意的城市应该是漫步的城市。
    在一座美好之城里,道路系统应在细节上处处体现对行人的体恤,人行道应享有特殊的荣誉和尊严。
    那天,我要到马路对面去,一个外地来的朋友正拼命挥手,可附近既无天桥亦无路口,我想了半天,也不知如何跨越几十米天堑,最后招了辆车,到一桥底再绕回来,跋涉了几千米,才和朋友握上手,真可谓咫尺天涯。
    丹尼贝尔说:城市不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
    选择一座城市,就是投奔一种生活。
    规划一座城市,就是设计一种生活。
    柳永有过一首《望海潮》,写宋朝杭州市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读罢,我真有股冲动,恨不得即刻动身,奔赴那座伟大的城池。那样的户外,你想不挪步都难,会觉得待在屋里是犯罪,走得太急也是犯罪。
    不可否认,长安街乃京城最伟大的街。但真正对漫步发出邀请的是胡同。其一砖一木都有体温,元素鲜活、细节密集,最具酵母气息和微生物色彩,所遇之人也有趣……重要的是,你能与它对话,一副门礅、春联,一棵槐树和一窝喜鹊,一丛墙头草或一只流浪猫,都是一个有趣的信息体。而长安街,你就没法交流,它根本不打算和你平等。那些威风凛凛的建筑体,阴郁僵冷,拒绝握手,拒绝攀谈,只接受瞻仰、服从。
    胡同街区的枯萎、市井活性的夭折、“步行街”的出世,皆意味着漫步文化渐行渐远。
    “这样的城市非常乏味,它显示的是技术能量,没有灵魂。”皮埃尔·卡蓝默说。
    给双足一块有力量的落点吧。
    脚,是要用来走路的。否则,从肉体到精神皆有“失足”感。
    那年,崔永元拉一帮人去搞“新长征”,红旗飘飘,走了趟物非人非的老路。央视栏目做了期纪录片,讲这群好事者如何折磨自己,如何痛并快乐着。还发明了个词——“精神足疗”。在我看来,不过是一帮废足已久、萎靡不振的现代人做了次“足底按摩”罢了。
    据说疗效不错,很多脚激动得热泪盈眶。足底穴位那么多,通着那么多的经络和神经元,不治百病才怪呢。
    (有删改)

【问题】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引用法国学者皮埃尔·卡蓝默访问中国城市后发出的“忍不住发抖”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城市不断扩建、无边无际的否定。
    B.作者从“同事的抱怨”“和朋友近在咫尺却无法相聚”等生活琐事入手,反思城市发展带来的问题,由表及里,体现了对生活的思考。
    C.文章善用修辞,语言生动形象,如用“巨石激起的涟漪”比喻城市猛烈扩张的态势;“威风凛凛”形容出长安街建筑的高大和傲慢。
    D.对所谓的“精神足疗”法,作者认为其精神价值实际上相当有限,不过是一帮废足已久、萎靡不振的现代人为自己所做的“足底按摩”。
    7.综合全文,作者认为“丢失的脚步”是怎样造成的?(6分)
    答:
    8.文中倒数第三段画线句中“失足”加上引号有什么作用?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

【参考答案】
    6.A
    解析“表达了自己对城市不断扩建、无边无际的否定”分析错误,作者是为了引出下文的议论“在无界的大面前,脚力是渺小的,所有的腿都会恐惧、自卑、抽搐”。
    7.①城市不断扩大,点与点之间越发遥远,人不得不放弃步行而借助交通工具;②城市规划与建设,忽视体恤行人的细节,让人无法养足,无法漫步;③街道缺乏趣味与温情,道路缺乏有力量的落点,失去了漫步或行走的价值。(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8.第一问:引号表示有特殊含义,“失足”在此特指“失去双脚”,有“失落”“失去支撑”的含义。(2分)第二问:本句强调路对于有意义的行走的价值。(2分)如果双足缺乏有力量的落点,亦即所走的道路没有价值,那么不但肉体会退化,(1分)精神也无法通过行走而找到依托。(1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客家人在山区唱的是客家山歌,珠江三角洲的疍家人在水上唱的是疍
  • 下一篇:新年作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