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世,字器之。父航,终太仆卿。(安世)登进士弟,不就选,
作者:未知 文章ID:51240 浏览:
【原文】
刘安世,字器之。父航,终太仆卿。(安世)登进士弟,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已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光薨,宣仁太后问可潍台谏于吕公著,公著以安世对,擢右正言。时执政颇与亲戚官,安世言:“祖宗以来,大臣子弟不敢受内外华要之职。自王安石秉政,务快私意,累圣之制,扫地不存。今庙堂之上,犹习故态。”因历疏文彦博以下七人,皆耆德魁旧,不少假借。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下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贷利。其忠孝正直,皆则像司马光。年既老,群贤调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梁师成用事,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谢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吾欲为元祐人,见司马光于地下。”还其书不答。
(节选自《宋史·刘安世列传》)
【注】元祐:宋哲宗年号。
【问题】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皆耆德魁旧,不少假借 少:稍微
B.脱有触忤,祸谴立至 脱:轻慢
C.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 诤:直言规劝
D.啖以即大用 啖:利诱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时【执政】颇与亲戚官
B.初【除】谏官,未拜命
C.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
D.群贤调丧略尽,【岿然】独存
8.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反映刘安世为人刚正不阿的一组是( )
①皆耆德魁旧,不少假借
②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
③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
④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⑤家居未尝惰容,久坐身不倾倚
⑥还其书不答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本文多次提到司马光,目的是要说明刘安世深受其影响,不忘先生教诲,是一个忠君报国的谏臣。
B.刘安世做右正言时,朝廷权贵任人唯亲,刘安世刚正直言,予头直指王安石,并对当朝重臣授予亲戚官职的现象予以揭露。
C.刘母认为谏官是天子的诤臣,其夫生前竭尽全力而没能做好,鼓励其子损身以报朝廷大恩。刘安世听从母亲劝告,打消顾虑,接受了任命。
D.刘安世任谏官多年,敢于主持公道,朝廷之上人人敬畏,到了老年,名望更加显赫。梁师成掌权之后,他保持晚节,坚决不与其合作。
【参考答案】
6—10.BDC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