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萧衍《临高台》 沈约《临高台》

发布时间:2021年9月5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5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1382  浏览:

【原文】
    临高台
    萧衍①
    高台半行云,望望高不极。草树无参差,山河同一色。
    仿佛洛阳道,道远难别识。玉阶故情人,情来共相忆。
    临高台
    沈约②
    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连山无断绝,河水复悠悠。
    所思竟何在?洛阳南陌头。可望不可见,何用解人忧。
    【注】①萧衍: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年八十六。有集三十二卷。
    ②沈约:南朝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西)人。与萧衍同属“竟陵八友”。

【问题】
    (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萧衍沈约二人同登一座高台,采用同一视角观望,同怀念远在洛阳的情人,诗中都有借景抒情的妙笔。
    B.萧诗中,作者登高怀远,思念之切竟使眼前的丛莽幻化出一条通往洛阳的道路,延伸到远方的情人身边。
    C.玉阶通常是古代淑女伫立凝望之所,萧衍用玉阶来暗示自己期望故情人同样满怀思念,为下文“共相忆”埋下了巧妙的伏笔。
    D.两首诗的开头都用“望”字,但两人诗中的“望”字却不同解:萧诗中“望”字做仰望解,沈诗中“望”字却做远望解。
    E.两首诗的结尾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情人的相思,这增强了诗歌情感的感染力,也增加了诗歌的穿透力。
    (2)同为登高怀人,两首诗表达的情感却有一定的差别。请你结合诗句谈一谈。(3分)
    (3)萧衍诗的前两句是如何表现高台之“高”的?请从作品语言或者修辞手法中任选一个角度,具体说明。(3分)

【参考答案】
    (1)AE(选对一项得2分)
    (2)答案示例:萧诗后四句,想象旧时情人也在思念着自己,高台再高、道途再远也不能阻隔他们的共同相思,借此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而沈诗“所思”却不一定专指情人,后四句在自问自答中流露出难以排解的忧愁和无可奈何的情绪。
    (3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示例一:萧诗前两句连用两个“高”字,用最直白的语言,将高台的雄大气势展现在读者面前。
    答案示例二:萧诗首句用夸张手法写高台高耸入云,第二句再补充说明高台决然望不到尽头,极言高台之高。
    (3分,意思对即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鉴赏家
  • 下一篇:中国与西方的古建筑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流露着不同的情感,承载着
  • 【推荐文章】

  • 宿武阳即事

    【原文】 宿武阳即事 [唐]孟浩然 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岭猿相叫啸,潭嶂似空虚。...

  • 甲辰八月辞故里

    【原文】 甲辰八月辞故里① 张煌言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

  • 浪淘沙·临川文昌楼望月

    【原文】 浪淘沙 临川文昌楼望月 张翥① 醉胆望秋寒,星斗阑干。小窗人影月明间。客...

  • [中吕]喜春来·金华客舍

    【原文】 [中吕]喜春来 金华客舍 张可久 落红小雨苍苔径,飞絮东风细柳营。 可怜客里...

  • 长洲怀古

    【原文】 长洲①怀古 (唐)刘沧 野烧原空尽获灰,吴王此地有楼台。 千年事往人何在...

  • 夜坐

    【原文】 夜坐 韩偓① 天似空江星似波,时时珠露滴圆荷。平生踪迹慕真隐,此夕襟怀深...

  • 【最新文章】

  • 本次调查显示,公众参与公益活动的意愿非常高
  • 你不了解的钼元素
  • 这个世界需要你
  • (5)孔子说:“【 】,【 】。”可见,兴趣
  • 14.下面是杜甫的两首诗歌,一位同学想知道它
  • 跋李庄简公家书
  • (3)以下文字是小瓯演讲稿的结语,请用李白
  • 1935年的羊
  • 辜振甫其人其事
  • 以乐为法,以乐治国,在今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 甘茂亡秦且之齐,出关遇苏子①,曰:“君闻夫
  • 送石昌言使北引
  • 我们的文化需要培育科学精神
  • 颜值重要,但不代表一切
  • 我们跟着月亮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