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陈灰

发布时间:2021年9月10日  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1546  浏览:

【原文】
    陈灰
    父亲猝然去世,蓉娜竟没有马上飞回中国奔丧。亲友们去安慰她母亲时,有的就不免啧有微词。但母亲却非常旷达。母亲理解并谅解她。适逢一家大公司约定蓉娜去面试,那是她实在不能放弃的机遇。父母含辛茹苦,满怀期望,将她送到大洋那边深造,好不容易获得了学位,经过几番曲折,终于有被这家大公司录用的可能,若放弃最后的面试,那就等于将那职位拱手让给了另一位竞争者。她知道从最初的十几个面试者中,最后筛得只剩下他们两个,而那一位并没有再被约会,只被告诉——“必要时还会联系”,如果她回国奔丧,公司就必要那一位候补者了。
    获得了那薪酬待遇不错的职位,给人家干出了个样儿,父亲辞世三个月后,有了假期,蓉娜这才回到北京。扑进母亲怀里相拥大哭后,她问母亲父亲有什么遗言,母亲告诉她,父亲曾说,蓉娜先在那边获得工作经验是好的,但是过几年还是应该回中国来,为国效劳。她本来想跟母亲说,父亲既然已经辞世,那等她买妥了房子,转换好了身份,就立即把母亲办过去,让母亲享享住单栋小楼带草坪花坛的清福。母亲捧着她的脸,看她的眼睛,她没说什么,但是母亲已经看明白女儿想的是什么。她也望着母亲的眼睛,她知道母亲看穿她定居那边求发展的心思,即使回来,也是以外籍身份在外国公司驻华机构里做事;母亲永远不会认同她的这一选择,但母亲又深刻地意识到,她已是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生命,必须尊重她,跟她做朋友。
    蓉娜父母都是在各自岗位上奉献了聪明才智做出丰厚成绩的知识分子,经历过许多磨难,晚婚晚育,母亲快四十岁才剖腹生下她。二十年前,她还没上小学,那时候叫落实政策,父亲所在机构分了一套三室一厅的单元房给她家,结果其中两间都成了书房,到她漂洋过海去留学时,家里就到处堆满了书,现在回到家里,连原来她住的那间屋里也全是书,她更感觉是进入了一座图书馆。她对母亲说,父亲仙去,您退休多年,为什么不处理掉多余的书报杂志呢?母亲说已经分几批赠给了郊区学校,现在你看到的,哪本也不是多余的了。
    蓉娜去翻动父亲的书架,有的书其实很多年都没使用过了,上面有陈年老灰。母亲的藏书也有这种陈灰。她问,为什么不雇小时工来清理清理?母亲说请过的,他们大都也很愿出力,但从书里抖落出纸片,见发黄薄脆,立刻扔掉,你父亲从垃圾袋里拣回来,已经无法补救——母亲说出那纸片文字的落款,一个文化史上永远流芳的名字。她说,你们多嘱咐,让小时工处理任何东西前都问一声,不就行了吗?母亲举出更多例子,防不胜防,如用吸尘器吸坏了线装书、用湿抹布擦脏了大画册……她又与母亲对视。母亲看穿她要问“那陈灰下的东西都留着给谁”,她看穿母亲想说“除却陈灰是金子,都留着等你接收”。母亲叹了口气,仿佛也在替父亲叹息,叹息的是她虽有了一个那样的可融入西方社会的前程,却很难再接续那些被陈灰覆盖的本土文化遗产。她也叹了口气。她意识到自己心有余力不足,她所供职的跨国公司可以给她带来很不错的物质生活,还有西方一般水平的文化享受,特别是旅游文化的乐趣,但是要想不仅从形式上、而且从实质上接收父母想要她接续的那份本土文化却很难——尽管双亲收藏的书籍里也有不少从西方翻译过来的以及一些西文原版书,但就连那书上的陈灰也仿佛在告诉她,那到头来还是中国本土的、在广泛吸纳中发展着的、需要下一代去承传的文化。
    蓉娜回那边去了。她没有告诉母亲,也不想告诉任何其他人,她用小首饰盒装去了一些父母藏书上的陈灰。哪一天,谁,会来非常小心而且不出纰漏地扫除那些陈灰,不是从形式上,而是从实质上继承下北京家里的那一份文化遗产?那天她选定了分期付款的单栋小楼,家具都还没有运到,她将那只小盒郑重地搁到壁炉上,望着那只小盒,透过泪水,对面仿佛就有父母的眼光射过来。(取材自刘心武同名作品)

【问题】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对于蓉娜不能回国奔丧,母亲给予了充分理解,因为她深知国外竞争之艰难、女儿生活之不易。
    B.母亲说家里已经没有一本多余的书,是为了强调家中每一本藏书有其独特的价值,很值得珍藏。
    C.蓉娜父母经历不少磨难,但仍在各自岗位上奉献了聪明才智并且做出丰厚成绩,一生痴心不改。
    D.父亲为了保住一个文化史上永远流芳的名字,不惜到垃圾堆中去寻找纸片,但却始终未能如愿。
    E.蓉娜从小很少接触也并不了解传统文化,在继承家中这份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她认为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
    18.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8分)
    (1)文中第二段写母女就家庭未来所作的沟通和交流,表现出作者哪些思想情感?(4分)
    (2)如何理解母亲想说的“除却陈灰是金子,都留着等你接收”这句话?(4分)
    19.文章结尾写蓉娜将藏书上的陈灰悄悄带走并郑重地收藏。结合文中“陈灰”一词的意思,联系全文,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对蓉娜内心世界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17.(4分)DE
    (本题考查文学作品的综合理解,每项2分。D项中的意思,原文中的父亲是为了保住名人的纸片,而不是保住名字。E项中说“蓉娜从小很少接触”传统文化,于原文无据)
    18.(8分)
    (1)(4分)(本小题考查文学作品文本结构、作者思路的梳理和分析)
    ①对坚守传统文化的蓉娜父母的赞美。
    ②对母女之间深厚的爱、理解与默契的认同。
    ③对两代人因价值观的不同而导致文化传承遭遇困境的担忧。
    要点①、要点②各1分,要点③2分。
    (2)(4分)(本小题考查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这句话表明母亲对藏书文化价值之高的自豪,对女儿能够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期待,也表达出她对女儿眼前还未能担当起发扬传统文化的使命的遗憾。
    答出一个方面,给1分;答全三个方面,给4分。
    19.(6分)(本题考查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
    “陈灰”既指家中书籍上的陈年老灰,也比喻传统文化在传承中所遭遇的障碍和困难。从悄悄带走陈灰并郑重收藏的行为看,蓉娜的内心有眷恋,有歉疚,也有默默承诺。
    蓉娜将陈灰带走并郑重收藏,体现了她对家人以及家庭文化遗产的眷恋。她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家庭,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如父母所愿,实现对家庭文化遗产的继承。
    蓉娜将陈灰带走并郑重收藏,体现了她对父母的愧疚。她虽然很想继承文化遗产,但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和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不能完整地继承文化遗产,并因此而歉疚。
    蓉娜将陈灰带走并郑重收藏,表达了她对传统文化的一份默默承诺。虽然现在她还没能在传承传统文化上完全担当起来,但是她的这一举动表明她愿意有多一些的担当。
    正确解释“陈灰”两方面的意思,2分;选定一个角度合理阐释蓉娜悄悄带走陈灰这一行为的意蕴,2分;就所阐释的意蕴作分析,2分。
    对于意蕴的阐释,若有其他合理的答案,酌情给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曾有一批才气很高的诗人,被称做“七月诗派”
  • 下一篇:王肃,字恭懿,琅邪临沂人。肃少而聪辩,涉猎经史,颇有大志。
  •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

  • 【最新文章】

  •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知江宁县。
  • 留下长江的人
  • 材料一: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学界都普遍认
  •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
  • 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
  • 被施了魔的花园
  • 材料一:理论上,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三种主
  •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为什么叫“山水
  •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
  • 滕王阁诗
  • 《曾国藩家书·致诸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