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
作者:顾炎武 文章ID:51553 浏览:
【原文】
精卫①
顾炎武②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注】①精卫:古代神话中记载的一种鸟。相传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溺水而死,死后化身为鸟,名叫精卫,飞到西山衔木石以填东海。②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昆山抗清义军。
【问题】
12.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问精卫:万事皆有不平,你何必目空一切,自讨苦吃,以微小的身躯衔木填海不止?
B.五至八句精卫回答:我誓要填平东海,纵然力竭身沉,也绝不改变,大海不平,心无绝期。
C.诗歌前八句采用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明确地揭示了精卫矢志平海、不惜捐躯的崇高精神。
D.诗歌末三句感叹西山衔木之鸟虽多,可是那些鹊、燕之类来来去去,却都只是为自己做窝。
②这首诗结尾处刻画了鹊、燕等众鸟的形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3.第12题《精卫》一诗题咏精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深刻寓意?试结合你的生活经验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种寓意的理解和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
【参考答案】
12.(7分)①(3分)A(“目空一切”有误,“空”在此处意为“白白地”)
②(4分)诗中刻画了鹊、燕等众鸟来去纷扰,衔木筑巢,甘于平庸,只为私利的形象,(1分)与不畏艰难,立志填海的精卫形象(1分)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反衬出(1分,“对比”“反衬”“衬托”皆可)精卫的伟大,表达了作者意志坚决,坚毅不拔,为理想勇于献身的追求。(1分)
【评分参考】①鹊燕形象解说1分。②精卫形象解说1分。③艺术手法1分。④分析主旨1分。⑤意思对即可。
13.(10分)【评分参考】①寓意解说3分。意思对即可。
②围绕这种寓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进行阐发5分。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分析中肯,即可得满分。③语言表达2分。语言顺畅,表达清晰,即可得满分。④字数不足,酌情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