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谜语的文化源头,应该是人类远古的神话。神话中问与答的形式孕育

发布时间:2021年9月21日  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2080  浏览:

【原文】
    谜语的文化源头,应该是人类远古的神话。神话中问与答的形式孕育着谜语这种文化形式的各种要素。在神话思维的追问下,远古的先人们一点点地积累起关于世界的解答。把先人的文化问答通过新颖、曲折、变形的游戏问答加以传授和衔接,谜语就产生了。设问与回答是后世猜谜活动的本体,谜语的一切文化的发生都始于此。
    中国谜语文化自中国文字创立后与文字的发展同步相生,并走上了特立独行的发展道路。甲骨文的出现基于中国古代的占卜文化(也算得上是一种猜想的文化),谜语与此相生,出现了离合隐语与谶语。比如汉代的“千里草,河青青;十日卜,不得生”(隐“董卓当死”),就是拆字、测字与文义隐语相结合的产物。这种文字性谜语,在形式上主要围绕拆字、离合、会意、谐音、别解来动脑筋。也正是在汉代,关于汉字的造字法,有了“六书”之说。“六书”之说与制谜、解谜的技巧有高度的关联。“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也是创作字谜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只是有更多生发与引申。汉字的象形性、图画性与字谜的形象性、象征性,两者之间其实就是以形表意和以意表形这样一个思维本质上的逆反过程。因此,中国的历代文人多有制字谜猜字谜的雅好。
    唐代诗人皮日休为了隐晦地歌颂黄巢起义,作有如下字谜:“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欲知圣人名,果头三曲律。”(“黄巢”),苏东坡则作有“研犹有石,岘更无山,美女还在,孟子不还。”(“砚盖”),果然是别开生面,别有雅趣,入了高境界。
    宋代谜语还与传统灯彩艺术相结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灯谜”。猜谜与制灯、观灯、赏灯相结合,实际上是文人雅士与俗世民众在文化上的接轨。元宵猜谜也成为中国人在最隆重的节日中的智力狂欢。
    谜语题材丰富,有字谜、物谜、典故谜、生肖谜、名人谜、名著谜……简直就是中国人的文化迷宫。谜语表面上看是短语短句短诗而已,实际上在小小的格局里却变化多端,机关无数。谜语是语言与文字、知识与游戏的结合,是与文学的相映成趣,令人赏心悦目。比起单纯的诗句来,多了许多的曲折、故事和异想天开,这大大地打开了谜语的境界。小小的谜语在千百年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庞杂的谜格。谜格是制谜、解谜的体式、技巧、方法之体系,也是制谜、猜谜的理论概括与总结。
    (取材于《中国艺术报》)

【问题】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类远古神话是谜语文化的源头,神话思维对谜语的产生有影响。
    B.谜语应占卜文化而生,它继承了这种猜想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C.谜语是一种对祖先的文化问答加以游戏化的传授和衔接的文化形式。
    D.宋代的“灯谜”丰富了谜语的表现形式,具有雅俗文化接轨的意义。
    【小题2】下列对谜语与汉字、文学关系的理解和分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历代文人制作字谜的原则是彰显雅趣,别开生面。
    B.创作谜语的基本方法是汉字造字法,即象形、指事等“六书”。
    C.汉字以形表意,字谜以意表形,两者是思维本质上的逆反。
    D.谜语与单纯的诗句相比较,更赏心悦目,其境界也更为高远。
    【小题3】结合下面链接材料中的谜语,并联系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谜语文化的认识。(6分)
    链接材料:

序号
谜面
谜底
少年不识愁滋味。(打陆游诗一句)
早岁那知世事艰
远树两行山倒影,轻舟一叶水平流。(打一字)
关云长千里走单骑。(打一《水浒》人物)
顾大嫂
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孤胆敢入十方百姓千家万户门。
(打一日用品)
热水瓶
四山纵横,两目绸缪,富是他起脚,累是他起头。(打一字)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①谜语题材丰富。如几则谜语有人物谜、名著谜、物谜、字谜等。②谜语是语言与文字、知识与游戏的结合,是与文学的相映成趣。如谜语一、三、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秋日赴阙注题潼关驿楼
  • 下一篇:呼唤你的名字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