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十月,帝有疾。壬午夜,大雪,帝王召晋王光义,属以后事。左右
作者:未知 文章ID:52317 浏览:
【原文】
【材料一】
冬十月,帝有疾。壬午夜,大雪,帝王召晋王光义,属以后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1戳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俄尔帝崩,时漏下四鼓矣.宋皇后见晋王愕然,连呼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2。”晋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甲寅,晋王光义既皇帝位,改名炅。(取材于《宋史纪事本末》)
注:1.柱斧:用水晶制的小斧,是一种文玩饰物。2.官家:旧时臣下对皇帝的尊称。
【材料二】
癸丑,上崩于万岁殿。时夜已四鼓,孝章宋后使内侍都知王继恩出,召贵州防御使德芳。继恩以太祖传国晋王之志素定,乃不诣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见左押衙程德玄先坐于府门。德玄者,荥泽人,善为医。继恩诘之,德玄对曰:“我宿于信陵坊,去夜二鼓,有呼我门者曰:‘晋王召’。出视则无人,如是者三。吾恐晋王有疾,故来。”【继恩异之乃告以故叩门与俱入见王且召之王大惊犹豫不行曰吾当与家人议之。】入久不出,继恩促之曰:“事久,将为他人有矣。”时大雪,遂与王于雪中步至宮。继恩使王止于直庐,曰:“王且待于此,继恩当先入言之。”德玄曰:“便应直前,何待之有!”乃与王俱进,至寢殿,后闻继恩至,问曰:“德芳来耶?”继恩曰:“晋王至矣。”后见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贵,勿忧也。”(取材于司马光《涑水纪闻》)
【问题】
9.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2分)
①例句:上【引】柱斧戳地
A.公子引侯生坐上坐《信陵君窃符救赵》
B.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
C.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三国演义·空城计》
D.引壶觞以自酌《归去来兮辞》
②例句:继恩以太祖传国晋王之志【素】定
A.纤纤擢素手《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B.其实举人老爷和赵秀才素不相能。《阿Q正传》
C.彼君子兮,不素飧兮。《诗·魏风·伐檀》
D.秦伯素服郊次,乡向而泣。《崤之战》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2分)
A.若有逊避之状
继恩当先入言之
B.属以后事
继恩以太祖传国晋王之志素定
C.上崩于万岁殿
我宿于信陵坊
D.德玄者,荥泽人,善为医
将为他人有矣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2分)
A.但遥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
只能远远地看见烛光下太祖时而离席
B.径趋开封府召晋王
直接前往开封府通知赵光义
C.王大惊,犹豫不行
晋王非常吃惊,犹豫不敢前去
D.便应直前,何待之有
应该直接前去,还等什么呢
12.请用斜线(/)给“材料二”中画线句子断句。(4分)
13.两则材料中均有皇后“愕然”,后文一处是“连呼”,一处是“遽呼”。它们所反映的皇后心理一样吗?请说明理由。(5分)
14.宋太祖、宋太宗兄弟间帝位的继承,即所谓“烛影斧声”事件仍是千古之迷。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关于这件事的记述,请写出其不同点。(4分)
【参考答案】
9.(2分)①(1分)D.
②(1分)B.
10.(2分)C
11.(2分)A.
12.(4分)继恩异之/乃告以故/叩门/与俱入(//)(可断可不断)见王/且召之/王大惊/犹豫不行/曰/吾当与家人议之。(评分参考:每两处1分,扣满为止。)
13.(5分)不一样(1分):前一个“愕然”是太祖驾崩时见晋王而非常惊讶(1分),皇后为求保命而连呼赵光义皇帝(1分);后一个则是太祖死后,宋皇后知道事情不顺,大吃一惊!(1分)情况有变,反应机敏,立刻称赵光义皇帝。(1分)。意思对即可。
14.(4分)不同点:材料一认为宋太祖是在烛影斧声中突然死去时赵光义就在身边,很快就继承皇位(2分);材料二则是帝王死后,皇后派王继恩请德芳而他把晋王赵光义请来(2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