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自古有“辟邪说”“祭龙说”“纪念屈原说”

发布时间:2021年4月20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4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47728  浏览:

【原文】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自古有“辟邪说”“祭龙说”“纪念屈原说”“纪念勾践操演水师说”“纪念伍子胥或曹娥说”等多种说法。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民俗学家黄涛认同民俗学界的看法,即“辟邪说”。因为在其他传说产生之前端午节就已经存在了。
    据考证,作为节日,端午节形成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就有农历五月五日人们防避兵役鬼魅、防病防疫的记载。黄涛认为,拨开古人笼罩在端午节习俗之上的辟邪尚巫的迷雾,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古代端午节习俗的核心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五月初五,夏天在望,中国人讲究以水克火,其习俗多跟水有关。龙舟竞渡在水乡盛行,连所祭的神灵也都跟水有关:楚地所祭屈原是投汨罗江而死,吴地所祭钱塘江潮神伍子胥是死后被投入江中,绍兴一带所祭东汉孝女曹娥也因父亲淹死而投水寻父……端午节的另一部分习俗是防毒避疫,人们相信喝雄黄酒,或用雄黄酒拌水洒庭院等做法可预防疾病流传,因春夏相交之际疫病容易流传。黄涛表示,这些都与人们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有关。
    自古以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有“兰汤洗浴”、“挂系艾蒿、菖蒲”、“饮药酒”、“吃粽子”、“赛龙舟”等九大类。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吃粽子”和“赛龙舟”,影响很大的“纪念屈原”的民间传说,为端午节增添了强大的文化内涵。
    黄涛说,有着悠久历史的端午节,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于其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内涵:
    “首先是关爱生命,讲求卫生,端午习俗大多有防疾除疫、卫生保健之效,故有人将端午节称为‘卫生节’。其次是强民爱国,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有益身体强健和民众团结;加上纪念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节日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第三,和其他中国民俗节日一样,端午节具有增进亲情友情、密切人际关系的功能。”
    (选自《光明日报))2007年11月8日,有删节)

【问题】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端午节具有强大生命力”,“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的原因的一项是
    A.古代端午节习俗的核心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人们主动适应自然变化有关。
    B.端午节习俗中的防疾除疫、卫生保健等内容与关爱生命有关。
    C.端午节的各项活动,能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D.端午节具有增进亲情友情、密切人际关系的功能。
    6.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端午节的起源看法不统一,民俗学界认为其起源于古代人类的辟邪活动。
    B.东汉时,人们举行端午节活动,主要是为了防止疾病、瘟疫、兵役、鬼怪等。
    C.因春夏相交之际疫病容易流传,人们喝雄黄酒,或用雄黄酒拌水洒庭院等做法来预防疫病。
    D.端午节的习俗共有“吃粽子”、“赛龙舟”、“兰汤洗浴”、“挂系艾蒿、菖蒲”等九大类。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各项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端午节“纪念屈原说”产生于其他几种学说之前,所以说端午节最早的起源是为了纪念屈原。
    B.古代,端午节习俗上笼罩着辟邪尚巫的迷雾,这是因为当时人们掌握的科学知识较少。
    C.端午习俗中“吃粽子和“赛龙舟”影响最大,这与人们钦佩屈原的爱国精神有关。
    D.端午节的民俗活动生生不息,这是因为端午节的民俗活动富有我们民族文化的特色。

【参考答案】
    5.A(A项所述内容是对“端午节习俗,应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的解读,并非是其成为中国人的重要节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6.D(应为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7.A(根据原文第1段结尾一句,应是“辟邪说”产生于其他传说之前;推断的前提都错误,其结论自然也错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爱晚亭
  • 下一篇:游赏心亭①
  • 【推荐文章】

  • 宿雨

    【原文】 宿雨 王安石 绿搅寒芜出,红争暖树归。 鱼吹塘水动,雁拂塞垣飞。 宿雨惊沙...

  • 种菜 次韵子由种菜久旱不生

    【原文】 种菜 苏辙 久种春蔬早不生,园中汲水乱瓶罂。 菘葵经火未出土,僮仆何朝饱...

  • 春题湖上

    【原文】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

  • 雁门太守行

    【原文】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

  • 赠梁任父母同年

    【原文】 赠梁任父母同年① 黄遵宪②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③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

  • 送王四十五归东都

    【原文】 送王四十五归东都 徐铉 海内兵方起,离筵泪易垂。 怜君负米去,惜此落花时...

  • 【最新文章】

  • 贫女
  • 中国武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
  • 《新华字典》(第12版)首发仪式2020年8月10
  • 6.汉字,是掌握中华文明的密码。你所在的班级
  • 近视是中学生绕不开的话题,为此,初三·1班
  • ⑺陆游《游山西村》“【 】,【 】”一句暗含
  • (8)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攀登,我们终于到达山
  • 黄州赤壁谒东坡
  • 宿雨
  • ①罗宪,字令则,襄阳人也。父蒙,蜀广汉太守
  • 父亲的画像
  • 种菜 次韵子由种菜久旱不生
  •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日去后,复取前所赠古今
  • 【双调】水仙子·西湖探梅
  • 司空、太子太师、英贞武公李勣寝疾,上悉召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