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中国武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民间性、不可度量

发布时间:2021年4月2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3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47472  浏览:

【原文】
    中国武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民间性、不可度量性和一定程度的神秘性
    近年来,受“眼球经济”的影响,中国武术频频被人当竹炒作、包装自己的上具,有的时候甚至被恶搞。2012年,自我标榜为“太极大师”的闫芳在网络视频中表演“隔山打牛”,后被证明完全是一场骗局:2017年,“格斗狂人”徐晓东不断约架进行“武林打假”,相关约架视频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近期,打着武术旗号的“马保国事件”更是带来一场“审丑狂欢”,让中国武术又一-次受辱。从闫芳到徐晓东再到马保国,他们的所作所为,已不是个人武术修为高低好坏的问题,而是对中国武术几千年累积下来的美誉的系统性伤害。
    为什么中国武术频频成为欺世盗名者月来包装自己的工具?中国武术,传承千年,博大精深,但“博大精深”又往往成为某些“假大师”伪神功“盗用的理论基石、在传统文化开始受到更多关注的今天,真正了解传统文化的人其实并不多。所以,传统文化往往成了“假大师”忽悠或糊弄老百姓的资本,变成了他们自我包装的“外衣”。另外,或许受武侠题材文艺作品的影响,当下社会,一提起武术,人们就会想到“打、打”在任何社会,“汀架”都是能吸引人眼球的“热问”打着武术旗号的欺也盗名者,无不利用了人们看热闹的心理,用“约架”“比武”“打擂”“踢馆”之类的行为表演来吸引眼球,赚取流量。
    那么,我们今天该如何看待中国武术文化呢?“打”和“战出”不是中国武术文化的核心要义。中国武术中的“打”是一种助力个体身休强壮的方法和手段,更是一-种助力个体成长的方式与途径。整天“喊打”的人一定不懂中国武术。实现“助力人的成长,携手健康前行”的目标,才是中国。
    武术文化的内在价值。如果仅仅把习武看作获得“能打”和“能够打胜”的路径,那是对中国武术的侮辱和贬低。一些媒体大肆宣扬中国武术的“打”,既是对中国武术无知,也是对中国武术不敬,更是对广大青少年习武目的的误导。
    所以,中国武术不要再去“喊打”了,而要回归到文化的本源中来。人们看待中国武术,也要多一些文化意义上的思考,少一些格斗价值上的评估。此外,武术管理部门应加大对中国武术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宣传,使普通民众对中国武术文化建立科学的、正确的认知观,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假大师”“伪神功”滋生的温床;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武术习练者的行为,对于打着武术的旗号恶意炒作、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
    (摘编自王岗陈保磊《中国武术缘何频频被“碰瓷”》)

【问题】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型代表的武术,具有民间性、不可度量性和神秘性。
    B.首段举闫芳等三人事例,证明近年中国武术常被当作炒作包装工具甚至被恶搞。
    C.中国武术文化的内在价值,就是实现“助力人的成长,携手健康前行”的目标。
    D.仅仅把习武的目的视为“能打”和“能够打胜”,是对中国武术的无知和不敬。
    16.第②段从哪三个方面阐释“中国武术频频成为欺世盗名者用来包装自己的工具”的原因?请简要概括。(3分)
    17.文章认为,该怎么做才能让中国武术避免被“碰瓷”?请简要概括。(6分)

【参考答案】
    15.(3分)A
    16.(3分)①利用中国武术博大精深的特点;②利用真正了解传统文化的人不多的现状;③利用人们爱看热闹的心理。
    评分说明: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三点给满分。意思答对即可。
    17.(6分)
    要点:①要回归文化本源去思考中国武术的文化意义;②要加大对中国武术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宣传;③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习武行为并制止恶意炒作。
    评分说明: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意思答对即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
  • 下一篇:《新华字典》(第12版)首发仪式2020年8月10日在京举行。据介绍
  • 【推荐文章】

  • 送王四十五归东都

    【原文】 送王四十五归东都 徐铉 海内兵方起,离筵泪易垂。 怜君负米去,惜此落花时...

  • 苏氏别业

    【原文】 苏氏别业 祖咏 别业居幽处,到来生隐心。南山当户牖,澧水映园林。 竹覆经...

  • 橘诗

    【原文】 橘诗 【南朝】虞羲 冲飚发陇首,朔雪度炎州。 摧折江南桂,离披漠北楸。 独...

  • 西江月

    【原文】 西江月[注]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

  • 临江仙·送钱穆父

    【原文】 临江仙 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

  • 柳桥晚跳

    【原文】 柳桥晚跳 陆游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注】...

  • 【最新文章】

  • 1985年的一场电影
  • 送王四十五归东都
  •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和基础,世界主要经
  • 听雨
  • 古代文房珍品——砚
  • 远山的大学
  • 最近,上海市统计局在本市16周岁及以上常住市
  • 苏氏别业
  • 咳嗽天鹅
  •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翻看报纸上的畅销书
  • 在英文中,原创性或者独创性一般用originalit
  • 北朝 北朝
  • 从前的孩子认字,全凭记忆。如今的孩子读书,
  • 五爷
  • 高俭,字士廉,渤海蓚人。士廉少有器局,颇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