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二首(其二)
作者:杜甫 文章ID:52332 浏览:
【原文】
清明二首(其二)
杜甫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①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②。
十年蹴鞠③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④,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⑤山河锦锈中。
春水春来洞庭阔,白愁杀白头翁。
注:①偏枯:麻痹。②左书空:用左手在空中写字。③蹴鞠:踢球。④紫塞:泛指北方。⑤汉主:指唐皇。
【问题】
1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联近承首联,“系舟”应“飘泊”,“左书空”对“右臂偏枯”,将老病漂泊的境况具象化。
B.第三联远承首联,“蹴鞠”“秋千”语带双关,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长期漂泊身不由己的悲凉酸楚。
C.尾联以“春”“白”叠用见妙,春水归向洞庭,白逢春生长,让原本愁苦的诗人又顿感欣慰。
D.本诗前三联侧重叙事,叙中融情,后三联重在写景,景真情切,两大部分双峰并峙,各显千秋。
18.本诗第三、四联中的“蹴鞠”“秋千”“钻火”等涉及清明习俗。下列诗句与清明习俗或传说没有关联的一项是(3分)
A.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顾非熊《长安清明言怀》)
B.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孟浩然《清明即事》)
C.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黄庭坚《清明》)
D.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高翥《清明》)
19.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3分)
①杜甫《登高》中的“【 】,【 】”两句也与本诗一样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多病的复杂情感。
②唐诗常常以与“秦”相关的词语指代长安及其附近地区。如本诗的“秦城”,又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一句里也有类似的指代。
20.本诗第四、五两联虚实结合,动静兼具,可谓构思精妙。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7.(3分)C【解析:春水也如大雁一样如期回归,茫茫白蘋逢春生长,诗人却无法回归,愁上加愁,并无喜悦之情】
18.(3分)B【解析:A踏青,C介子推,D扫墓】
19.(3分)①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②城阙辅三秦
(评分标准:3分,每处全对得1分,一处中有漏字错字之一者不得分)
20.(6分)答案示例:
第四联为眼前实景。雁阵穿云北去,赶赴北国家园;四野人家也钻青枫取火,一片清明风光。南鸟北归有期,迁客返京无望;钻木取火,荆楚却用青枫,足见异地异俗。第五联为想象虚景。北方紫塞,楚中枫火,两两相隔,诗人之心禁不住飞到故都。长安的楼阁应掩映于迷离朦胧的轻烟花雨中了,那奇瑰高峻的山河也应万紫千红一片锦绣了。两联一实一虚,一动一静,诗人身处异乡,想念京华欲归故都之情含蓄深婉地表现出来,足见诗人构思之精妙。
(评分标准:分析“虚实”,3分;分析“动静”3分。意思符合、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