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水仙子·咏雪

发布时间:2021年9月29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1日
作者:乔吉  文章ID:52394  浏览:

【原文】
    水仙子·咏雪
    乔吉
    冷无香柳絮扑将来,冻成片梨花拂不开。大灰泥漫了三千界①,银棱了东大海,探梅的心噤难捱。面瓮儿里袁安②舍,盐罐儿里党尉③宅,粉缸儿里舞榭歌台。
    【注释】①三千界:佛家语,这里泛指整个世界。②袁安,晋周斐《汝南先贤传》记载:“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出行视察,“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③党尉,即党进,北宋时人,官居太尉,雪夜拥炉酌酒,热得出汗,“扪腹徐行”,说:“天气不正。”

【问题】
    15.下列对这首散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句运用比喻,写出了雪花飘飞轻若柳絮,冰冷而没有香气;积雪像飘落满地的梨花,冻成一片,推移不动。
    B.第四句的“棱”字是口语赘词,用于某些形容词后。第五句的“噤”字指心里想着但闭口发不出声之意。
    C.最后三句描写雪之大:袁安的宅舍雪大如同埋进了面缸,党尉深宅的积雪像洁白的盐堆,歌舞的亭台被大雪变成了粉缸。
    D.这首元曲是一首咏物的曲子,全曲处处都在写雪,而曲词内容却不着一“雪”字,从不同角度运用多个手法突显描写对象。
    16.夸张的作用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本曲夸张手法运用得十分突出,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D.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7.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从这个角度看,这首散曲和唐代的高骈的《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相比,哪一首更符合刘熙载的评论?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5.B(3分)
    16.C(3分)
    17.《水仙子·咏雪》运用比喻、夸张、用典等表现手法,从不同角度渲染出大雪纷飞的景象,是一首纯粹的咏物散曲。而《对雪》这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写得别具一格。人坐在窗前,欣赏着雪花飘入庭户,雪花把窗外的青竹变成了洁白的琼枝。诗人想到此时如果登上高楼观赏野景,那野外一切崎岖难走的道路都将被大雪覆盖,展现在眼前的将是坦荡无边的洁白世界。高楼四望,一片洁白,诗人希望白雪能掩盖住世上一切丑恶,让世界变与雪一样洁白美好。结尾一句,道出了作者胸中的感慨与不平。所以《对雪》更符合刘熙载的评论。(4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说京师翠微山
  • 下一篇:年灯
  • 【推荐文章】

  • 月夜忆舍弟①

    【原文】 月夜忆舍弟① 杜甫 戍鼓②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

    【原文】 西江月 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①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

  • 归园田居(其一)

    【原文】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戏答元珍

    【原文】 戏答元珍①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②,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

  • 柳 咏柳

    【原文】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

  • 闻雁(韦应物) 寒塘(赵嘏)

    【原文】 闻雁(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

  • 【最新文章】

  • “认识病毒·健康生活”为主题的材料
  • 焕发自省的力量
  • 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里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
  • 《儒林外史》选段
  • 天烛峰的松
  • (1)【甲】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
  • (2)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
  • 达子香
  • 语言的力量
  • 月夜忆舍弟①
  • 抗体药物:精准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小宇宙”
  • 残匾
  • (5)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春天鸟类
  • 听天气预报别只注意温度
  • 喝得很慢的土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