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在古代有几个熟人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3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6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2526  浏览:

【原文】
    在古代有几个熟人
    朝市山林俱有事,今人忙处古人闲
    ——陈继儒
    我在家有个习惯,当心情低落时,即翻开几幅水墨,大声朗诵古诗,要么《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要么陶公的“暧暧远人村,【甲】。狗吠深巷中,【乙】”。皆旁若无人状,学童一样亮开嗓子。很奏效,片刻,身上便有了甜味和暖意。
    我觉得,古诗中,这是最给人幸福感的两首,像葡萄酒或巧克力。至少于我,于我的精神体质如此。踱步于这样的葱茏时空,白天那个焦糊味的世界便远了,什么华尔街金融风暴、胡德堡美军枪击、巴格达街头爆炸、中国足坛赌球……皆莫名其妙、恍如隔世了。
    我需要一种平衡,一种对称的格局,像昼与夜、虚与实、快与慢、现实与梦游、勤奋和慵散……我必须有两个世界,两张精神餐桌。否则会厌食,会饥饿,会憔悴,会憎恶自己。
    我察觉到这样的病症:今人的生命注意力,正最大化地滞留在当代截面上,像人质一样被扣压了,缚绑在电子钟上。
    那些万众瞩目、沸煮天下的广场式新闻,那些“热辣”“火爆”“闪亮登场”的人和事,几乎洗劫了民间全部神经,瓜分了每个人每一天。今人的心灵和思绪,鲜有出局、走神和远走高飞的,鲜有离开当代地盘和大队人马去独自跋涉的,所有人都挤在大路上,都涌向最人山人海的地点,都被分贝最高的声响所吸引。新闻节奏,正成为时代节奏,正成为社会步履和生活的心电图。
    信息、事件、沸点、意见、声音……铺天盖地,但个性、情趣、纬度、视角少了,真正的题目少了。欲望的体积、理想的吨位越来越大,但品种单一,质地雷同。
    有一些职业,很容易让人越过当代界碑,偷渡到遥远时空里去,比如搞天文的、做考古的、开博物馆的、值守故居的;有一些趣嗜,也容易实现这点,像收藏古器、痴迷梨园、临先人帖。
    有位古瓷鉴藏家,她说,看一样古物,最高境界不是用放大镜和知识,而是睹物思人、与之对话。古物是有生命的,它已被赋予了性灵和品格,从形体、材质、纹理、色釉到光泽、气质、触感、髓气,皆为作者之情智、想象力和喜怒哀乐的交集。辨物如识人,逢高品恍若遇故交,凭惊鸿一瞥、灵犀一瞬即能相认。形体可仿,容颜易摹,灵魂却难作弊。
    可以想象,这位藏家在古代有多少熟客,其屋该是一间多么大的聚会厅,多少有意思的人济济一堂,多少传奇故事居住其中。她怎么会孤独呢?
    藏轴、藏卷、藏器、藏曲……皆藏人也。皆对先人的精神收藏,皆一段高山流水、捧物思古的友谊,皆一场肌肤遥远却心灵偎依的恋爱。
    除了这些独特的趣好之外,读书亦然。
    明人李贽读《三国志》,情不自禁欲结书中豪杰,大呼“吾愿与为莫逆交”。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幅对联让左宗棠自励终生。
    人最怕的即孤独,尤其精神上的冰雪,布衣贩夫、清流高士皆然。特别后者,无不染此疾,且发作起来更势急、更危重,所以围炉夜话、抱团取暖,相互间给以心灵的慰藉,便是人生大处方了,正所谓“闲谈胜服药”。翻翻古诗文和画谱,即会发现,“朋聚”“访友”“路遇”“重逢”“雅集”“邀客”——乃天下文人竞趋和必溺之题。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那“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场景,不知感动和惊喜了多少寂寞之士。
    然而,知音毕竟难求。尤其现世生活圈里,虽强人倍出,却君子稀遇,加上人心糙鲁、功名纠葛,友情难免瑕疵,保养和维系的成本亦高。与古人神交则不同了:古人不拒,古人永驻,古人常青。凡流芳后世者无不有着精致人生,且永远一副好脾气,毋须预约,不会扑空,他(她)就候在那儿,如星子值夜。你尽可来去如风,更无利益缠绕,天高云淡,干干净净。
    名隐陈继儒如此描绘自己的神交:“古之君子,行无友,则友松竹;居无友,则友云山。余无友,则友古之友松竹、友云山者。买舟载书,作无名钓徒。每当草蓑月冷,铁笛风清,觉张志和、陆天随去人未远。”陆天随即陆龟蒙,与作者隔了近八百年。
    “朝市山林俱有事,今人忙处古人闲。”
    我喜欢散步式的活法,那种挂着草鞋、脚上带泥的徒步人生,那种遛遛哒哒、拖鞋节拍的人生。而现代人崇尚皮鞋与轮胎,无缘泥泞和草木,乃疾行式的活法,是沥青路和跑步机上的人生。
    一个人,肉体栖居当代,只有“个体的一生”,但心灵可游弋千古,过上“人类的一生”。种一片古意葱茏的林子吧,得闲去串串门,找几位熟人、朋友吧。(取材于王开岭同题散文)

【问题】
    21.补写出【甲】【乙】两处诗歌原句。(2分)
    22.对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注音或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葱茏(cōnglóng):草木青翠而茂盛的样子,与“焦糊味”相对。
    B.鲜(xiǎn)有:少有。鲜,少。
    C.去人未远:去,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中的“去”意思相同。
    D.行无友:朋友。与“友松竹”“友云山”中的“友”用法不同。
    2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常常以读古画、诵古诗来摆脱情绪上的低落。
    B.在现代社会,还是要充分肯定欲望、理想的价值。
    C.作者说“知音难求”,是慨叹难与古人心灵相接。
    D.心灵可以游弋千古,因此并不排斥疾行式的人生。
    24.作者认为与古人相接的途径或方式有哪些?根据文意简要概括。(4分)
    25.文章两次引用陈继儒的诗句“朝市山林俱有事,今人忙处古人闲”,有什么作用?(5分)
    26.作者强调要“在古代有几个熟人”,其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概括。(6分)

【参考答案】
    21.(2分)依依墟里烟    鸡鸣桑树颠
    22.(3分)答案:C(“去人未远”的“去”意思是“距离”“离开”;“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去”意思是“去除”)
    23.(3分)A(B作者没有这个意思。C“知音难求”在文中指的是现代社会里人们缺少知音。D文中没有这个意思)
    24.(4分)参考答案:可以通过特殊的职业如天文、考古、博物馆等,或者特殊的趣嗜(爱好)如收藏古器、痴迷梨园、临先人帖等,此外还有读书,都可以使自己与古人相接。三点,每点1分,语句通畅,1分。
    25.(5分)参考答案:(1)引用诗句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增加韵味。(2)开头引陈诗,营造了诗意氛围,也借诗句表达出自己对古人闲适生活的向往,为下文写作者从诗意中品味幸福做铺垫。(3)文章结尾部分再引陈诗,可以与开头呼应,并强调观点。(第一点1分,其余两点各2分)
    26.(6分)参考答案:(1)这样可使作者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内心时空的人,一个立体和多维的人,可以使低落的心情转暖。(2)人惧怕孤独,与古人神交可以跨越时空获得心灵的沟通与慰藉。(3)现世生活中知音难求,加上名利纠葛,保养和维系的成本亦高。与古人神交尽可来去如风。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红楼梦》中《终身误》《枉凝眉》两首曲子
  • 下一篇:近年来,部分科学家对气候变暖论提出挑战,认为:迄今为止全球气
  • 【推荐文章】

  • 幽州新岁作

    【原文】 幽州新岁作 张说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

  •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①

    【原文】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①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 ...

  • 秋雨叹三首(其二)

    【原文】 秋雨叹三首(其二) 杜甫 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辨...

  • 高阳台

    【原文】 高阳台 [南宋]张炎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

  • 念奴娇·过洞庭

    【原文】 念奴娇 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

  • 凉州词

    【原文】 凉州词 孟浩然 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

  • 【最新文章】

  • 乐运字承业,南阳淯阳人。运少好学,涉猎经史
  • (8)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
  • (9)《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抚今追昔,心潮澎pài。
  • 独孤生吹笛
  • 杂说
  • 谁是最可怜的人
  • 章鱼是一种海洋肉食性动物,以捕食鱼虾为生,
  • 4.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书画作品《松鹤延年》,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乡愁”的现代文学起源及其变异
  • 我们的思想、见解、学识,可以从两个源泉中得
  • 辛次膺,莱州人。俊慧力学,日诵千言。甫冠,
  • 【材料一】元宵节,又称灯节、元夕、上元节,
  • 消逝的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