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红楼梦》中《终身误》《枉凝眉》两首曲子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3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4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2525  浏览:

【原文】
    《红楼梦》中《终身误》《枉凝眉》两首曲子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问题】
    15.《终身误》这首曲中,“金玉良缘”“木石前盟”分别指的是贾宝玉和【    】、【    】之间的关系。其中有些语句使用了谐音字,如“雪”与“【    】”谐音。从曲子的内容看,这里描述是贾宝玉结婚之【    】(填写“前”或“后”)的情形。(4分)
    16.下列曲子里的事物,都指同一人的一项是(3分)
    A.“金”“玉”“高士”
    B.“玉”“石”“美玉”
    C.“玉”“木”“仙葩”
    D.“金”“仙葩”“高士”
    17.对这两首曲子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枉凝眉》中所说的“奇缘”与《终身误》中的“良缘”所指相同。
    B.《枉凝眉》中“枉自”“空劳”与《终身误》中的“美中不足”同义。
    C.《终身误》中“空对”的也就是《枉凝眉》中的“水中月”“镜中花”。
    D.《终身误》中“寂寞”是因为《枉凝眉》中眼中的“泪珠”已经流尽。
    18.有人想用孟子“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观点来劝说贾宝玉,你觉得合适吗?说明理由。(4分)
    19.这两首曲子,运用了相同的写法。请选择一种,结合具体语句,写出其表达效果。(4分)
    20.《终身误》中有许多三字结构开端的句子,如“都道是……”“空对着……”,请从你读过的词中,写出两个这样的句子。(4分)

【参考答案】
    15.(4分)答案:薛宝钗    林黛玉    薛    后
    16.(3分)B(“金”“高士”指薛宝钗;“玉”“美玉”“石”指贾宝玉;“木”“仙葩”指林黛玉)
    17.(3分)D(A“奇缘”指木石之间;“良缘”指金玉之间。B“枉自”“空劳”指宝黛之间;“美中不足”指宝玉和宝钗之间。C“空对”的对象是薛宝钗)
    18.(4分)参考答案:不合适。孟子是假设都想得而不可兼得,而贾宝玉一心想得到林黛玉。用这句话劝说他是不合适的。答出不合适,1分。说清理由,3分。
    19.(4分)答案示例: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都道是金玉良缘”对“俺只念木石前盟”,写出了宝玉对黛玉的一片痴情;“水中月”对“镜中花”,写出了二人关系的飘忽不定。语言简洁,节奏鲜明,读来上口。另外,选取比喻也可以。答对修辞方法,1分;分析合理,3分。
    20.(4分)答案示例:(1)怎敌他,晚来风急
    (2)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合乎要求即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四月十日夜,乐天白:微之①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
  • 下一篇:在古代有几个熟人
  • 【推荐文章】

  • 台城

    【原文】 台城 韦庄①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

  • 老村与老屋

    【原文】 老村与老屋 王兆胜 ①每个从山村走向都市的人,大概都有一个如梦如幻的村庄...

  • 与诸子登岘山

    【原文】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①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 晚春

    【原文】 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

  • 咏潮

    【原文】 咏潮 [宋]米芾 怒气号声迸海门①,州人传是子胥魂②。 天排云阵千雷震,地...

  • 卜算子·咏梅

    【原文】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

  • 【最新文章】

  • 徐光启传(节选)
  • (1)“景观”(landscape)一词,建筑师和地
  • 前方
  • 竹枝词(其九) 雨过山村
  • 一般说来,动物的体形越大,它的新陈代谢越慢
  • 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
  • 台城
  • ①梁末龙德壬午岁,襄州都军务邹景温移职于徐
  • ①此书为迭更司生平第一着意之书,分前后二编
  • ①文人在社会历史的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
  • 火箭发射为什么会诱发雷电
  •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
  • 为自己减刑
  • 陈寅恪的精神与思想
  • 寻找幸福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