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评价。“或谓末二句似与通体不配”,有人认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1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2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2887  浏览:

【问题】
    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评价。“或谓末二句似与通体不配”,有人认为它与前三联不统一,沈德潜却认为“今玩其语意,非寻常写景可比”。综观王维《终南山》,作为整首诗的有机组成部分,尾联“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有何妙处?(6分)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太乙:终南山主峰。天都:天帝所居之处,此指长安。分野:古代以星宿分野,凡地上某一区域,都划在星空某一分野之内。此句说中峰成为分隔不同州郡的分界。
    [评]
    “四十字中,无所不包,手笔不在杜陵下。或谓末二句似与通体不配,今玩其语意,非寻常写景可比。”(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九》)

【参考答案】
    提示角度:尾联写欲久居山中,意谓为山景所迷而流连忘返,乃对前文终南山之美的总结与升华。前几联写终南山之美,尾联隔水相问,意谓更美在远方,不仅前后一体,更是对前文的拓展。前文写山,尾联写水、写人,不仅行文有变化,且山、水、人皆成景致,深得传统山水画之美。尾联虽未直接写山,却通过“寻宿无着”的景况,从侧面点出山中地广人少、水木丰饶的特点,表现出终南山幽静、深邃、辽远等意境。首联写仰视,颔联写凝视,颈联写俯瞰,则尾联写眺望,全诗通过视觉移步换景,写出了终南山全方位的立体的美,尾联拓宽了作品的视野。前三联写山景,尾联写人的活动,这不仅为景色平添了生机,且将人视为自然的一部分,显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深化了诗的意境。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沈德潜评价王维《终南山》“四十字中,无所不包”,这首诗是从哪
  • 下一篇:《艳歌行》和《悲歌》两首诗都抒发了深挚的情感,采用的主要抒情
  • 【推荐文章】

  • 简述歇后语“张顺浪里斗李逵——以长攻短”所

    【问题】 生活中,同学们发现了许多与《水浒传》中人物相关的歇后语。请任选下列歇后...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尾联中的“

    【问题】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尾联中的 长精神 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

  • 11.试简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马说》

    【问题】 11.试简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马说》两文论证内容的异同点。(2) ...

  • 17、《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

    【问题】 17、《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 【参考答案...

  • 读了《送东阳马生序》,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问题】 18、读了《送东阳马生序》,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三点即可) 【参考答...

  • 模仿下列写两组句子,回答:“家是什么?”

    【问题】 27.模仿下列写两组句子,回答: 家是什么? (4分) 家是什么?家是心灵的...

  • 【最新文章】

  • 概述陆羽为什么会被奉为“茶仙”或“茶圣”。
  • 对王安石《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三首(其三)
  • 根据陈方《栖碧轩记》,分析华彦清为居所取名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用的最突
  • 联系生活实际,为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提出一些
  • 上世纪30年代末,学者夏承焘因中日战起,“惧
  •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 (8)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抒发诗人
  •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中“苦将侬强派作蛾
  • 请从写作方法角度赏析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 压缩新闻:2019年11月21日,“嫦娥四号”着陆
  • 请结合《史记·乐书》内容概括晋平公不够“正
  • 德“厚”的管理者应有怎样的表现?请结合《论
  • 说说你对苏轼《临江仙·送王缄》中“殷勤且更
  • (5)挫折是暂时的,前进是永恒的。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