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池春雁(其一) 两雁
作者:未知 文章ID:53292 浏览:
【原文】
官池春雁(其一)
杜甫
自古稻粱多不足,
至今鸂鶒乱为群。
且休怅望看春水,
更恐归飞隔暮云。
两雁
陆游
两雁东西来,合群以南翔。
镜湖接天台,海阔天茫茫。
冥飞远矰弋【1】,长路谙冰霜。
君看此气象,岂复谋稻粱。
正尔下杜陵,已复掠潇湘。
超遥万里程,燕雀安能量!
注释:【1】矰弋:射鸟用的箭。
【问题】
1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诗第四句中“隔暮云”寓意归乡之途充满艰险。
B.陆诗中“镜湖接天台”寓意前路迷茫,迷失了方向。
C.陆诗“冥飞”两句写雁克服了长路中重重的艰难险阻。
D.两首诗分别用“鸂鶒”和“燕雀”来反衬雁的形象。
15.比较两首诗,回答下列问题。(8分)
①两首诗中雁对“谋稻粱”的态度是否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解说。
②刘熙载《艺概》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有个我也。”请概括两首诗中“我”的形象。
【参考答案】
14.(3分)B
15.(8分)
①答案示例:
二者不同。“谋稻粱”是指禽鸟为谋生而觅食。杜诗中的雁虽不愿与乱聚成群的鸂鶒为伍,但为现实所迫,不得已而“谋稻粱”;陆诗中的雁在艰险中磨砺、不畏艰险而超然万里、志存高远,是不屑于“谋稻粱”的。
②参考答案:
杜诗通过塑造雁的形象,寄寓了诗人虽志趣高洁,但为现实所迫无法实现理想,内心充满矛盾、痛苦的自我形象;陆诗通过塑造雁的形象,寄寓了诗人虽历尽艰险却不畏惧,志存高远、豪情万丈的自我形象。
【评分参考】各4分。意思对即可。如答其它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