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0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4日
作者:黄庭坚  文章ID:53380  浏览:

【原文】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1】
    [宋]黄庭坚
    吾宗端居丛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
    黄流不解涴【2】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
    初平群羊置莫问,叔度千顷醉即休。【3】
    谁倚舵楼吹玉笛?斗杓寒挂屋山头。【4】
    注释:【1】此诗为诗人离京赴太和县任时告别友人之作。黄十七:黄介,字几复。【2】涴:污染。【3】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曾记其牧羊成仙事。叔度:即东汉黄宪,志向高洁,不应官府征辟,时人赞其气度“汪汪若千顷陂”。【4】斗杓:指北斗星。

【问题】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黄介心情极为烦闷,作者理解其愁虑繁深,因而邀他出游以消心忧。
    B.颔联写明月倒映于浑黄的汴河却依然澄明,岸上碧树让人感到秋天的凉意。
    C.颈联用典,写黄初平牧羊成仙之事虚诞渺茫,也很难像叔度那般一醉方休。
    D.尾联勾画出一幅秋夜图,楼船笛声,北斗高挂,无限情愫融入静夜笛声里。
    12.本诗以景结情,下列唐诗中没有运用该手法的一项是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人》)
    B.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C.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
    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3.本诗与《赠别几复》均运用了“月”这一意象,作者在两诗中运用该意象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赠别几复
    [宋]黄庭坚
    风惊鹿散豫章城,邂逅相逢食楚苹。佳友在门忘燕寝,故人发药见平生。【1】
    只今满坐且樽酒,后夜此堂还月明。契阔愁思已知处,西山影落暮江清。
    注释:【1】发药:意为善言劝人以当药石。

【参考答案】
    11.C
    C项,“也很难像叔度那般一醉方休”有误,原诗意为“不如像叔度般一醉方休”,指不妨酒中陶醉而内心澄澈明净,如东汉黄宪的怀抱。
    12.D
    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所以他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诗中借“明月”抒发了怀念朋友的感情,没有运用以景结情手法。
    13.(1)《汴》诗中的“月”是实写的明月,与“黄流”意象合用,意指澄明的秋月倒映在汴河中,河水一片浑黄,而明月依然澄明。作者在邀请朋友出游以消其忧的情境下写到不能被浑浊的汴河水污染的明月,是在含蓄劝勉友人要保持明月般澄明高洁的情怀。
    (2)《赠》诗中的“月”,是虚写之明月(是诗人想像中的明月),诗人想象别后明月空照今天与友人邂逅倾谈之地,而相遇倾谈已成往事,心生对友人的不舍与离别愁情。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
  • 下一篇:钱塘江尽到桐庐
  • 【推荐文章】

  • 台城

    【原文】 台城 韦庄①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

  • 老村与老屋

    【原文】 老村与老屋 王兆胜 ①每个从山村走向都市的人,大概都有一个如梦如幻的村庄...

  • 与诸子登岘山

    【原文】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①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 晚春

    【原文】 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

  • 咏潮

    【原文】 咏潮 [宋]米芾 怒气号声迸海门①,州人传是子胥魂②。 天排云阵千雷震,地...

  • 卜算子·咏梅

    【原文】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

  • 【最新文章】

  • 徐光启传(节选)
  • (1)“景观”(landscape)一词,建筑师和地
  • 前方
  • 竹枝词(其九) 雨过山村
  • 一般说来,动物的体形越大,它的新陈代谢越慢
  • 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
  • 台城
  • ①梁末龙德壬午岁,襄州都军务邹景温移职于徐
  • ①此书为迭更司生平第一着意之书,分前后二编
  • ①文人在社会历史的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
  • 火箭发射为什么会诱发雷电
  •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
  • 为自己减刑
  • 陈寅恪的精神与思想
  • 寻找幸福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