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阅读下面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的文字,回答问题。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1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2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3443  浏览:

【原文】
    19.阅读下面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的文字,回答问题。
    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胄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屠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甲戌眉批:不写衣裙妆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黛玉之举止容貌,亦是宝玉眼中看、心中评。若不是宝玉,断不能知黛玉是何等品貌。】

【问题】
    ①作者是从什么角度点评《红楼梦》的?
    ②你对这段点评有什么看法?请阐明。

【参考答案】
    ①作者是从人物观察角度点评的,即从贾宝玉观察林黛玉的角度来点评林黛玉的外貌描写。
    ②答题示例:(1)作者从宝玉的角度来看黛玉,不写衣饰,这说明衣裙妆饰为宝玉不屑之物,写宝玉只见黛玉的举止容貌,说明宝玉的内心追求,也反映出宝玉的性格特点和志趣。(2)通过宝玉把黛玉的聪慧灵秀的性格表现出来,很好地表现出作者的创作倾向和创作意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对名著中的情节、人物、事件等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其次看题干要求,按照题干提示从文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鉴赏。
    ①作者是从什么角度点评《红楼梦》的?这是考查对名著点评角度的鉴赏。筛选点评信息“不写衣裙妆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黛玉之举止容貌,亦是宝玉眼中看、心中评。若不是宝玉,断不能知黛玉是何等品貌”,可知这是写“宝玉眼中的黛玉”,是从宝玉的角度看黛玉的,因此是从人物观察的角度点评的。
    ②你对这段点评有什么看法?请阐明。这是考查评价某个问题以及考查个性化阅读的能力,答题时要先阅读文本,再仔细分析这段点评,思考角度应当是这段点评的优点,一般可从对人物的作用和对主题的作用的角度分析其好处。比如,写宝玉眼中的黛玉,为何不写其服饰打扮,只关注其举止容貌?这是因为宝玉对衣裙妆饰根本不屑,这段点评恰恰抓住了宝玉的性格及志趣,展现了宝玉的与众不同的形象,对原著中的人物起到了很好的诠释的作用。同时对于黛玉来说也属于侧面描写,只有宝玉能够通过黛玉的外在表现看出其精神气质,这段点评也很好地体现出了作者的创作倾向和创作意图。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西风里的话
  • 下一篇: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更加注
  • 【推荐文章】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原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暗香

    【原文】 暗香① 姜夔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 渔家傲·东昌道中

    【原文】 渔家傲 东昌道中[注] 张渊懿 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午睡觉来...

  • 孤桐

    【原文】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宵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

  • 江城子·密州出猎

    【原文】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

  • 千秋岁①

    【原文】 千秋岁① 张先 数声鶗鴃②,又报春芳歇。惜春更选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

  • 【最新文章】

  • (4)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着无数为国为民无私
  • 春夜奇遇
  • 勇者不惧
  • 雁门太守行 塞下曲
  • 送虚白上人序
  • 年感
  • 桂枝香·金陵怀古
  • (5)写出初中阶段学过的两句连续的含蓄表达
  • 甲余幼时即嗜学。乙李侍郎绂,性聪慧。少时家
  • 不该遗忘的“自省”
  • 10.联系上下文,说说对《邹忌讽齐王纳谏》中
  • 孔子见罗雀者
  • ①在江南农村地区,农户家里几乎都有一座用来
  •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留以为梁。”余曰
  • 九旬美国物理学家阿瑟·阿什金因为发明“光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