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
作者:未知 文章ID:53540 浏览:
【原文】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
【问题】
13.《论语》中“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与《过秦论》中“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都提到了“仁”。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具体语境,谈谈二者的区别。(4分)
14.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儒家思想核心“仁”的规范的一项是(2分)
①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④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⑤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A.①⑤
B.②③
C.④⑥
D.②④
【参考答案】
13.(4分)
【答案】《论语》中此处的“仁”,指为人处世的原则,是每个人的个人道德修养。要结合语境分析。
《过秦论》中的“仁”,是以儒家思想“仁者,爱人”的基本内涵发展而来的“仁政”,是专门对治国理政者提出的治国理念。要结合语境分析。
【区别2分,分析2分】
14.(2分)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