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月夜二首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6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4日
作者:王守仁  文章ID:53680  浏览:

【原文】
    月夜二首
    王守仁【1】
    其一
    万里中秋月正晴,四山云霭忽然生。
    须臾浊雾随风散,依旧青天此月明。
    【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2】
    老夫今夜狂歌发,化作钧天【3】满太清。
    其二
    处处中秋此月明,不知何处亦群英?
    【须怜】绝学经千载,莫负男儿过一生!
    影响尚疑朱仲晦【4】,支离羞作郑康成。
    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
    注释:【1】王守仁,即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创立儒家心学,其核心思想为“致良知”。这两首诗是作者与弟子宴集时所写。【2】撄(yīng):干扰。【3】钧天:指天上的音乐。【4】朱仲晦,即南宋理学家朱熹。下句中的郑康成,即东汉经学家郑玄。

【问题】
    1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诗首联都写到中秋之月,第一首意在描写富于变幻的山中月色,第二首作者由月色联想到了天下英雄。
    B.两诗颈联均通过议论来说理,第一首表现了作者的人格操守,第二首赞美了朱熹、郑玄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C.两诗尾联各具特色,第一首描写作者月夜狂歌,歌声惊天动地,第二首作者引曾皙为同道,借典故明志。
    D.两诗均熔说理、抒情于一炉。作者用自然流畅、富有气势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以及对弟子的期望。
    14.“肯信”“须怜”这两个词语颇具表现力,请结合诗歌内容,分别加以赏析。(4分)
    15.从这两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6分)
    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内容。(7分)
    (1)“处处中秋此月明”,一轮明月引发了明代大儒深沉的哲思;也带给南唐后主思念故国的无尽苦楚,“小楼昨夜又东风,①”;李白借它表达对友人的关切,写道“②,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白居易用它衬托琵琶女沦落天涯的孤寂,写道“④,⑤”(《琵琶行》)。
    (2)《礼记》上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用韩愈《师说》中的话来说,“经师”是“⑥“人师”是“⑦”,王阳明当属后者。

【参考答案】
    13.(3分)D
    14.(4分)答案示例:
    “肯信”的意思是坚定地相信,“肯”加强了语气,有强调作用,突出了诗人对“良知”的坚守和对自己学说的自信。
    “须怜”的意思是必须怜惜,“须”加强了语气,表达诗人对儒学历经千年传承的慨叹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儒学的热爱和对学生的期许。
    【评分标准】赏析每词2分(表达效果,1分;结合诗歌内容分析,1分),共4分。言之成理即可。
    15.(6分)答案要点:
    ①自信、狂放的形象:表现在作者对自己学说的坚信,和对朱熹、郑玄等儒学大家的不屑上。
    ②有使命感,具有担当精神的形象:表现在作者拥有“为往圣继绝学”的理想,和对曾皙之志的追慕、对学生的殷切希望上。
    【评分标准】每点3分,其中形象概括1分,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2分。言之成理即可。
    16.(7分)参考答案:
    ①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
    ③随风(“君”亦可)直到夜郎西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
    ⑤绕船月明江水寒
    ⑥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⑦传其道解其惑者
    【评分标准】7分,每句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该句不得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读《史记》之后,或难为《汉书》;读《汉书》之后,且不可看他史
  • 下一篇:这个“毅”字很重要
  • 【推荐文章】

  • 读史

    【原文】 读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①,末俗纷...

  • 送友人入蜀

    【原文】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①,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

  • 5.结合语境仿照画线句补全句子,使之构成语意

    【问题】 5.结合语境仿照画线句补全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2分) 有时候...

  • 宿五松山①下荀媪家

    【原文】 宿五松山①下荀媪家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

  • 凉州词

    【原文】 凉州词 唐 王翰 秦中①花鸟已应阑②,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

  • 春宫怨

    【原文】 春宫怨 杜荀鹤【注】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

  • 【最新文章】

  • 李太虚
  •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五千年中华文化体现的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
  •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
  •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
  • 材料一:领袖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抓住产业数
  • 越野滑雪
  • 浣溪沙
  • 材料一、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
  • 温暖的脚印
  • 游山西村
  • 核舟记
  •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进士及第,历秘书
  • 读史
  • (1)《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