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寄云思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3日  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4174  浏览:

【原文】
    寄云思
    我想由“兿”的文字说起。《尚书》:“纯其艺黍稷。”《周礼》:“教稼穑树艺。”这个字的来源,对我很有启发,艺术岂不就是种植!种植自己的灵魂。艺术,不仅仅是技艺,它是表达心灵的工具。
    中国古代有“以艺载道”和“进技于道”的说法。这个“道”不能简单理解为伦理之道、政治之道,而在很多情况下,则是人的性灵。技只是一种媒体、一种手段,是达道的工具。中国艺术强调,一切艺术形式都必须超越“技”而走向对“道”的把握。艺术必须有内在的涵蕴,必须有特殊的寄托,必须栖息着人的心灵。人的性灵的传达,是中国艺术的根本。
    白居易爱园造园赏园,他谈园林有一联绝妙的诗句,叫做:“天供闲日月,人借好园林。”这个“借”字用得好,园林是人“借”来抚慰生命、表现生命。
    在中国美学中,向来就有“泉石膏肓,烟霞痼疾”的说法,即山水可以为一己陶胸次,可以疗救性灵。如我们说的魏晋风度,就有一种精神自慰的内涵。魏晋的士人多是性情敏感的人,他们以自己聪颖敏慧的心灵触摸这个世界。他们简直可以说是一批独行客、月夜徘徊者,他们在山林中倾听,在泉石皋壤中驻足,在云间寻找鸟迹,在晨雾中发现生的秘密。如陶渊明所说,他们“性本爱丘山”——自然就是他们的本真,他们追求在自然中获得灵魂的抚慰。像王子猷那样,在一片竹林中漫步,眼见檀栾之秀,耳听萧萧之音,涤胸荡腑,飘飘然脱略尘寰。数百年之后的苏轼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在那个年代,“俗”病已入膏肓,尘网重重,污水泛滥,整个时势混乱一片,乾坤里很难找到一块干净的地方,人们在欲望的瀚海泅渡,在功利的战场上追逐,像王子猷、苏轼这样的文化自觉之人,通过自然来抵御外在俗世的侵蚀,来倾听这世界的清音,也就成为一种生命的渴求了。幸运的是,他们还有一片“竹林”!
    寄意云水,寄意山林,寄意艺术,“为一己陶胸次”,为自己创造生命的舟楫。手中的笔,就是他们的兰浆、他们的桂棹;心中的意,就是他们的漫天云水。他们弄起这自然和艺术的扁舟,作性灵的远游。
    中国造园家,就是“借”一片假山真水,为园主造一叶“扁舟”,“渡”了园主,也【“渡”了后来无数赏园人。】
    沧浪亭其名取自上古民谣:“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诗很为中国古代士人所推崇。它表达的是一种“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的精神气魄,沉着痛快,潇洒倜傥。沧浪亭的石柱上有这样的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    】。”这个情就是造园者期望表达的。
    网师园所取的是“渔隐”之意,与其临渊观鱼,不如退而结网。造园家和园主是要结性灵的网。渔隐之意,是要修炼自己的情怀。
    留园,所谓“留”者,“留”的是心、造园者的心、园主的心,是不是可以留住赏园者的心呢?那就要看赏园者的心态了。
    无锡有寄畅园,其名取自王羲之的“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扬州有寄啸山庄,其名取自魏晋名士的“啸”。这个“寄”和白居易所说的“借”一样,就是对中国园林寄托性灵特点的概括。
    山石不是山石,林泉不是林泉,都是人的性灵的“借”、“寄”。这使我想到中国画中,倪云林强调“吾作画,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抒胸中之逸气耳”。画非画出,而是写出,所谓写,就是“泻”,直泻心胸也。

【问题】
    6.文章开头解读“艺”字是为了说明【    】(2分)
    7.第2段中的“道”在文中的意思主要是指【    】(2分)
    8.文中划线句“‘渡’了后来无数赏园人”是指【    】(2分)
    9.在文中对联空缺处选择恰当的项:(    )(2分)
    A.近山远水俱有情
    B.近水远山俱有情
    C.山山水水都有情
    D.树木花草俱无意
    10.选出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    )(    )(6分)
    A.艺术要能直接通达人的心里,栖息人的心灵,这是中国艺术的根本。
    B.魏晋时候的很多士人热爱自然,因为自然能安抚他们的心灵。
    C.文中“借”的含义是东西本身不是自己的,借来的东西必定要还与自然的。
    D.王子猷、苏轼的“竹林”即是他们的心灵的家园。
    E.“山石不是山石,林泉不是林泉”其中两个“山石”的含义是不同的,两个“林泉”的意思也是不同的。
    F.中国古代艺术家在创作时不重形似,但求神似,是为了直抒胸臆,寄托自己的情怀。
    11.文中所举的四大园林是为了说明【    】(2分)
    12.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往往通过借物寄情的方式来抒写心境,请你联系一作品加以简述。(提示:归有光《项脊轩志》、陶渊明《归园田居》、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曹操《观沧海》、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等)(6分)

【参考答案】
    6.艺术就是种植自己的灵魂。(艺术,不仅仅是技艺,它是表达心灵的工具。)(2分)
    7.人的性灵(2分)
    8.赏园人凭借这片园林作了性灵的远游。(2分)
    9.B(2分)
    10.C、F(C“借来的东西必须还与自然”文中无此意。F太绝对。)(6分)
    11.中国园林已经超越了它原来的意义,成为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寄托。(2分)
    12.(例子恰当1分,分析扣住文章观点2分,结合作品分析3分)(6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①凡喜庆时节,中国民间就有张灯结彩的习俗。“正月里来正月正,
  • 下一篇:春日忆李白 天末怀李白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