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余为董文恪公作状,尽览其奏议。其任安徽巡抚,奏准棚民开山事甚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6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8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4332  浏览:

【原文】
    余为董文恪公作状,尽览其奏议。其任安徽巡抚,奏准棚民开山事甚力。大旨言:与棚民相告讦者,皆溺于龙脉风水之说,至有以数百亩之山,保一棺之土。弃典礼,荒地利,不可施行。而棚民能攻苦茹淡于崇山峻岭、人迹不可通之地,开种旱谷以佐稻粱。人无闲民,地无遗利,于策至便,不可禁止,以启事端。余览其说而是之。
    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每天雨,从树至叶,从叶至土石,历石罅,滴沥成泉。其下水也缓,又水下而土石不随其下。水缓,故低田受之不为灾,而半月不雨,高田犹受其浸溉。今以斧斤童其山,而以锄犁疏其土,一雨未毕,沙石随下,奔流注壑涧中,皆填污不可贮水,毕至洼田中乃止;及洼田竭而山田之水无继者。是为开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利无税之佣而瘠有税之户也。余亦闻其说而是之。
    嗟夫,利害之不能两全也久矣!中前之说,可以息事;由后之说,可以保利,若无失其利而又不至于董公之所忧,则吾盖未得其术也,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
    ——[清]梅曾亮《书棚民事》

【问题】
    24.就文章第1段内容看,“棚民”指的是【    】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5.下列各项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赞扬董文恪公关心民生的品格和敢于破除封建迷信的勇气。
    B.宣城乡人不赞成董文恪公的做法,是因为棚民毁坏山林,影响了风水龙脉。
    C.作者没有因为认同了宣城乡人的说法而否定董文恪公“奏准棚民开山事甚力”的做法。
    D.董文恪公关心棚民的生计,他就是作者最后说的“习民事者”。
    26.文章的第2段中宣城乡人在陈述中采用了【    】的手法,目的是【    】(3分)
    27.用今天的眼光看,本文实际上揭示了【    】和【    】之间的矛盾,对此你有什么办法?请简要论述。(5分)

【参考答案】
    24、在山中开垦荒地种粮谋生的人。(2分)
    25、C(2分)
    26、对比;突出开山之害,指出允许棚民开荒种地是因小失大。
    27、开垦荒地(开荒生产)和环境保护;略。(写出矛盾2分。能够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语言通顺3分;共5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楚有养狙①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
  • 下一篇:一株临风而立的诗歌之树
  • 【推荐文章】

  • 踏莎行

    【原文】 踏莎行 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

  • 新年作

    【原文】 新年作①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

  • 柳梢青①

    【原文】 柳梢青① 清 蒋春霖 芳草闲门,清明过了,酒滞香尘。白楝②花开,海棠花落...

  • 有美堂暴雨

    【原文】 有美堂暴雨① 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

  • 赤壁

    【原文】 赤壁 姚文焱 天空木落石崔嵬,怀古凭轩倦眼开。 【山势欲奔吞浪住,江光丕...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原文】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 【最新文章】

  • ①观音奴,字志能,唐兀人氏,居新州。登泰定
  • 夜雨寄北
  • 5.校学生会开展“走近传统节日”主题系列活动
  • 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
  • 【材料一】为解决居住地到公共交通站点的“最
  •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 天亮总是从自己的窗边开始的
  • “河南”过去的定位是“文化河南”、“壮美河
  • (1)从两方面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2分
  • 八十里的母爱
  • 申包胥者,楚人也。吴败楚兵于柏举,遂入郢,
  •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 天下一轮春秋月
  • 苏轼【甲】(A.天赋异禀;B.得天独厚)、才华
  • [甲]水调歌头 [乙]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