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余为董文恪公作状,尽览其奏议。其任安徽巡抚,奏准棚民开山事甚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6日  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4332  浏览:

【原文】
    余为董文恪公作状,尽览其奏议。其任安徽巡抚,奏准棚民开山事甚力。大旨言:与棚民相告讦者,皆溺于龙脉风水之说,至有以数百亩之山,保一棺之土。弃典礼,荒地利,不可施行。而棚民能攻苦茹淡于崇山峻岭、人迹不可通之地,开种旱谷以佐稻粱。人无闲民,地无遗利,于策至便,不可禁止,以启事端。余览其说而是之。
    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每天雨,从树至叶,从叶至土石,历石罅,滴沥成泉。其下水也缓,又水下而土石不随其下。水缓,故低田受之不为灾,而半月不雨,高田犹受其浸溉。今以斧斤童其山,而以锄犁疏其土,一雨未毕,沙石随下,奔流注壑涧中,皆填污不可贮水,毕至洼田中乃止;及洼田竭而山田之水无继者。是为开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利无税之佣而瘠有税之户也。余亦闻其说而是之。
    嗟夫,利害之不能两全也久矣!中前之说,可以息事;由后之说,可以保利,若无失其利而又不至于董公之所忧,则吾盖未得其术也,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
    ——[清]梅曾亮《书棚民事》

【问题】
    24.就文章第1段内容看,“棚民”指的是【    】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5.下列各项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赞扬董文恪公关心民生的品格和敢于破除封建迷信的勇气。
    B.宣城乡人不赞成董文恪公的做法,是因为棚民毁坏山林,影响了风水龙脉。
    C.作者没有因为认同了宣城乡人的说法而否定董文恪公“奏准棚民开山事甚力”的做法。
    D.董文恪公关心棚民的生计,他就是作者最后说的“习民事者”。
    26.文章的第2段中宣城乡人在陈述中采用了【    】的手法,目的是【    】(3分)
    27.用今天的眼光看,本文实际上揭示了【    】和【    】之间的矛盾,对此你有什么办法?请简要论述。(5分)

【参考答案】
    24、在山中开垦荒地种粮谋生的人。(2分)
    25、C(2分)
    26、对比;突出开山之害,指出允许棚民开荒种地是因小失大。
    27、开垦荒地(开荒生产)和环境保护;略。(写出矛盾2分。能够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语言通顺3分;共5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楚有养狙①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
  • 下一篇:一株临风而立的诗歌之树
  •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

  • 【最新文章】

  •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知江宁县。
  • 留下长江的人
  • 材料一: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学界都普遍认
  •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
  • 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
  • 被施了魔的花园
  • 材料一:理论上,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三种主
  •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为什么叫“山水
  •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
  • 滕王阁诗
  • 《曾国藩家书·致诸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