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永远的校园(节选)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6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7日
作者:谢冕  文章ID:54344  浏览:

【原文】
    永远的校园(节选)
    谢冕
    ①蒲公英小小的种子,被草地上那个小女孩轻轻一吹,神奇地落在这里便不再动了——这也许竟是夙缘。已经变得十分遥远的那个八月末的午夜,车在黑幽幽的校园林丛中旋转终于停住的时候,我认定那是我一生中最神圣的夜晚:命运安排我选择了燕园一片土。
    ②燕园其实并不大,未名不过一勺水。水边一塔,并不可登;水中一岛,绕岛仅可百步余;另有楼台百十座,仅此而已。但这小小校园却让所有在这里住过的人终生梦绕魂牵。其实北大人说到校园,潜意识中并不单指眼下的西郊燕园,他们大都无意间扩展了北大特有的校园观念:从未名湖到红楼,从蔡元培先生的铜像到民主广场。或者在北大人心目中,校园既具体又抽象,他们似乎更乐于承认象征性的校园的灵魂。
    ③我同样拥有精神上的一座校园。我的校园回忆包蕴了一段不平常的记忆。时代曾给予我们那一代青年以特殊的机遇,如今思来,可说是痛苦多于欢愉。我们曾有个充满期待也充满困惑的春天。一个预示着解放的早春降临了,万物因严冬的解冻而萌动。北大校园内传染着悄悄的激动,年轻的心预感于富有历史性转折时期的可能到来而不安和兴奋。白天连着夜晚,关于中国前途和命运、关于人民的民主和自由的辩论,在课堂、在宿舍、在湖滨,也在大、小膳食厅、广场上激烈地进行。这校园与我们青春的希望与失望相连,他永远不灭。
    ④这真是一块圣土。数十年来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先天下的严峻思考,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这更是一种精神合成的魅力。科学与民主是未经确认却是事实上的北大校训。二者作为刚柔结合的象征,构成了北大的精神支柱。把这座校园作为一种文化和精神的现象加以考察,便可发现科学民主作为北大精神支柱无所不在的影响。正是它,生发了北大恒久长存的对于人类自由境界和社会民主的渴望与追求。
    ⑤这里是我的永远的校园,从未名湖曲折向西,有荷塘垂柳、江南烟景,从镜春园进入郎润园。从成府小街东迤,入燕东园林荫曲径,以燕园为中心向四面放射性扩张,那里有诸多这样的道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那里行进着一些衣饰朴素的人。从青年到老年,他们步履稳健、仪态从容,一切都如这座北方古城那样质朴平常。但此刻与你默默交臂而过的,很可能就是科学和学术上的巨人。当然,跟随在他们身后的,是更多的学生,作为自由思想的继承者,学生们默默地接受并奔涌着前辈学者身上的血液——作为精神品质不可见却实际拥有的伟力。
    ⑥这圣地绵延着不会熄灭的火种。它不同于父母的繁衍后代,但却较那种繁衍更为神妙,且不朽。它不是一种物质的遗传,而是灵魂的塑造和远播。生活在燕园里的人都会把握这种恒远同时又是无形的巨大的存在。那是一种北大特有的精神现象。这种存在超越时间和空间,成为北大永存的灵魂。
    ⑦这是一片自由乡土。从上个世纪末叶到如今,近百年间中国社会的痛苦和追求,都在这里得到积聚和呈现。沉沉暗夜中的古大陆,这校园中青春的精魂曾为之点燃昭示理想的火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者,从这里眺望世界,用批判的目光审度漫漫的封建长夜,以坚毅的、顽强的,几乎是前仆后继的精神,在这片落后的国土上传播文明的种子。近百年来这种奋斗无一例外地受到阻遏。这里生生不息地爆发抗争。北大人的呐喊举世闻名。这呐喊代表了民众的心声。阻遏使北大人遗传了沉重的忧患。于是,你可以看到一代又一代人的沉思的面孔总有一种悲壮和忧愤。北大魂——中国魂在这里生长,这校园是永远的。
    ⑧怀着神圣的皈依感,【一颗偶然吹落的种子终于不再移动】。它期待着一种奉献,以补偿青春的遗憾,并至诚期望冥冥之中不朽的中国永远绵延。

【问题和参考答案】
    7.第①段中加点词语“夙缘”在文中的含义是【命中注定的缘分】。(2分)
    8.第②段多处写到校园的“小”,其用意是什么?(2分)
    【写空间意义上校园的“小”,反衬精神意义上校园的博大。】
    9.文章从不同的侧面涉及北大的精神,请概括北大精神的内涵。(3分)
    【以科学与民主为精神支柱;以丰博的学识、独立的思想、严峻的思考、耿介不阿的人格和勇锐的抗争精神,影响和引领后人;以批判的眼光和前仆后继的精神在中国传播文明。(意思对即可、列出两点可得满分)】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C)(F)(6分)
    A.本文从北大校园生活写起,然后由“拥有精神上的一座校园”引起下文。
    B.文章主要抒写自己对北大精神的领悟,颂扬北大魂与中国魂的共生永存。
    C.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深深地怀念之情。
    D.文章由“北大魂”(北大精神)联系到“中国魂”,逐层深入地揭示主题。
    E.作者把北大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生命体来描写和赞美的。
    F.本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词藻华丽,读来让人感动,给人深刻的启迪。
    11.文章题为“永远的校园”,作者为什么说北大是“永远的校园”,请阐释之。(3分)
    【①在北大的生活经历是“我”永久的记忆;
    ②北大学子代代传承,使北大精神成为永远;
    ③北大精神是中国魂的代表和缩影,必将随中国魂的绵延不绝而成为永恒。】
    12.简要分析第⑧段划线语句在文中的作用。(3分)
    【首尾呼应,文章开头作者把自己比做一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命运的安排,落在燕园的土地上,结尾写这颗种子在北大“不再移动”,与之相呼应,使文章显得完整而有意趣。】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瓷的中国心
  • 下一篇:曲江对酒
  • 【推荐文章】

  • 送凌十一①归长沙

    【原文】 送凌十一①归长沙 曾国藩 昨日微雨送残秋,落叶东西随水流。 世间万事皆前...

  • 雨雪曲

    【原文】 雨雪曲 江晖【1】 边城风雪至,游子自心悲。 风哀笳弄断,雪暗马行迟。 轻...

  • 终南山

    【原文】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

  • 幽州新岁作

    【原文】 幽州新岁作 [唐]张说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嗟人事常无定,...

  • 梅花绝句 见梅

    【原文】 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

  • 念奴娇·春情

    【原文】 念奴娇 春情①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②近...

  • 【最新文章】

  • 14.根据下面这幅漫画,完成以下题目。
  • (7)陶渊明《饮酒》中表明作者超然物外的生
  • (8)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
  • 一位哲人曾说过:“不仅要会在欢乐时微笑,也
  • 【甲】出师表 【乙】郑苏仙梦冥府
  • 古人的名、字、号居然有这么多讲究
  • 草木恩典
  • 鸟是树的花朵
  • “信息革命”时代
  • 流浪与回归
  • 9.某校对八年级学生最希望家长关注的一项调查
  • 马说
  • 送凌十一①归长沙
  •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仁慈有智鉴,好
  •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