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潭柘寺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9日  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4480  浏览:

【原文】
    潭柘寺
    走进潭柘寺时才知道,我永远也走不近潭柘寺。
    不知道为什么,只觉得潭柘寺太气势恢宏,恢宏得带点霸气,太严谨雕琢,一如山庄别墅,就连回响在山间的梵乐,也失于清淡,显得过于浓烈而深刻,像要强行深入人心似的,渗透力太弱而穿透力太强的音乐,让人感到压迫,少了佛家的大气和从容。
    我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这座以千尺深潭和百年古柘为名的深山幽刹,始建于晋代,已有着一千五百年沧桑,以“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雄视京城,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浸泡出来的佛家净地,为什么却总让人隔膜而远之?
    我迷惘着。
    肯定还有一个人迷惘着。那是一个尊贵而忧郁的少女,她生而有幸,碰巧有一个父亲叫忽必烈,父亲生而有能,碰巧成为元代的一位皇帝。后人好奇地回望历史扬起的尘埃,不明白一个高贵的公主,一个曾经叱诧风云的女将军,为什么会抛弃金枝玉叶的身份、锦衣玉食的生活、指点江山的权势,而选择黄卷青灯、夜雨秋窗。
    她心里必定在寻求着某种东西,不是富贵,不是权势,不是舒适,甚至不是青春、爱情和生命。她隐隐地知道,那是一种宁静,是灵魂的静如秋水和静悄悄的喜悦。为此,她舍弃了她的尊贵,她的安逸,她的高高在上的父亲。
    她终于义无反顾地跪倒在如来脚下。
    我穿过大雄宝殿,拾阶而上,一路帝王痕迹俯拾皆是。正路山门门额的“敕建岫云禅寺”是康熙的笔迹,大雄宝殿内的上下檐“清净燕严”、“福海珠轮”分别是康熙和乾隆题的字。西路的观音殿内,观音像前原有忽必烈一家四人的塑像。再从东路折回,舍利塔东西地藏殿内有宝座为乾隆休息处。这一切的一切,在古刹空寂之中,隐隐地透出帝王气派,贵气有余而清气不足,华贵有余而悠远不足。
    毕竟,这里曾经住着一个公主,这里还是帝王们常来常往之地。
    但这里,毕竟是个寺院。
    我们终于看到了妙严公主的那个小院。公主和陪她入寺出家的一两名宫女就住在这个小院里,院子清净、雅致,隐隐是俗家建筑的模样,自然也免不了雕梁画栋。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不知道这华丽的建筑和装饰是否是以后的改造,当年,它是否朴素一如普通僧尼的禅房。但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公主并没有住“集体宿舍”,她有一座自己的小院。
    规范的佛寺建筑旁横生出这样一个别致而俗气的小院,似乎赋予整个事件以某种象征意义。世俗在这里成功地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非凡的战斗力,宗教面对这强大,注定无处可逃,溃不成军。
    【宗教只是弱者,虽然它有无上的力量。】
    我有点累了,潭柘寺大得让人累。我注意到一路上两边配殿的殿檐极其华贵,栏杆极其精美,建筑规模则大得几乎不合常理,我几乎想象不出当时有多少一辈子不事生产的人栖居在这里,整日接受劳苦者的顶礼膜拜。在东跨院北房西次间,我见到了那个著名的大铜锅,它大得让人疲倦。据寺志和碑文记载,此锅直径4米,深2米,给全寺僧人煮一次粥需放米十石,煮16个小时才熟,可以想象山寺全盛时人数之多和财富之丰。寺志编撰者骄傲地写道:潭柘寺僧人一餐,要吃掉一个村庄一天的全部收入,何等有权有势,家大业大!但这种大气派、霸道和狂傲,却实在让人反感,我坐对大锅,怎么也走不进宗教应有的超越。
    公主也走不进。她能看到那个“本来无一物”的空灵的世界,却怎么也走不进去。她虔诚地整日在观音殿里膜拜,直至膝盖将砖石跪出两个深窝,留下感人的“公主拜砖”,但她的虔诚却像被吊在半空中,她拼命地迈步,却从不曾走出一步,而且被吊得呼吸困难。
    她迷惘着。
    飞越了她的历史,我能看到,在她的灵魂和灵魂寻找的宗教之间,有些东西是抛不开的,那是主持破格的亲自剃度,是陪她出家、伺候她的小宫女,是那个清雅的小院,是寺院得以买田置地的银两——那就是她与生俱来的家世和身份,那就是世俗给她的标签——公主。
    无论她是女将,还是比丘尼,她其实什么都不是,她就是一个公主,高贵的妙严公主。
    她纵然可以抛开所有的一切,也永远无法抛开她作为公主的存在。甚至多年以后,我们之所以知道潭柘寺还有个苦苦修行的小尼姑,也仅仅只因为她曾经是个公主。
    世俗对她的认同使她的超越永远不可能达到某种高度。
    普通的小尼姑因此也不免可悲。
    她小心地伸出灵魂的触角,本来想感知到一个清澈虚无的空空世界,却触到一鼻子厚重的世俗尘灰。
    就像今天我的灵魂,在这空山幽谷间游移寻求,却每每被傲慢的音乐敲打得变形,在华丽的殿檐上碰得生痛,被佛乐佛书佛像的叫卖声刺得遍体鳞伤。
    我终于转过身去,像公主毅然地离开皇家一样毅然地离开了潭柘寺。原来,在这个藏之深山,隐乎世外的寺庙里,世俗竟如此高大挺拔、坚不可破。
    这里根本就没有宗教。
    公主错了。
    我也错了。

【问题】
    6.作者在文章开头介绍了潭柘寺给他留下的印象。他的印象可以概括为:(3分)
    (1)【    】
    (2)【    】
    (3)【    】
    7.“触到一鼻子厚重的世俗尘灰”的寓意是【    】。(2分)
    8.“规范的佛寺建筑旁横生出这样一个别致而俗气的小院”中加点的“横生”一词运用得非常巧妙。请简要评析它的表达效果。(3分)
    9.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起笔写“我永远也走不近潭柘寺”,收笔写“我也错了”,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B.本文由历史遗物联想到历史人物,把现实和历史巧妙地结合起来,境界开阔。
    C.妙严公主虽然虔诚,但是她带着宫女修行,显得霸道和狂傲。
    D.本文主旨不在于介绍历史故事,而在于由历史故事展开思考,见解深刻。
    E.本文运用比喻、排比、反复、夸张等修辞方法,着重写游览潭柘寺的经历和见闻。
    F.本文描述了潭柘寺的华贵精美,表现了作者对潭柘寺古建筑的由衷赞美。
    10.作者认为潭柘寺没有宗教,请根据文意分析其原因。(2分)
    (1)【    】
    (2)【    】
    11.划线句“宗教只是弱者,虽然它有无上的力量”看上去前后矛盾,其实不然。联系全文,写出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具体表现。(2分)
    弱者:【    】
    无上的力量:【    】
    12.潭柘寺作为旅游景点久负盛名,请你根据本文的内容写一段介绍潭柘寺的文字。(100字左右)(4分)

【参考答案】
    6.(3分)(1)潭柘寺太气势恢宏,恢宏得带点霸气;(2)潭柘寺太严谨雕琢,一如山庄别墅;(3)梵乐失于清淡,过于浓烈而深刻,让人感到压迫,少了佛家的大气和从容。
    7.(2分)为世俗的力量所束缚(1分),灵魂无法超越到清澈虚无的高度(1分)。
    8.(3分)“横生”既写出了妙严公主修行的小院在潭柘寺中的方位,又显示出它在寺中的特殊地位(1分),突出了世俗力量对宗教的压迫,带有明显的嘲讽意味(1分)。作者巧用“横生”一词,表达了丰富的内涵,言简意赅,形象生动(1分)。
    9.(6分)BD【A:不是欲扬先抑的写法;C:无中生有;E:没有夸张手法;F:作者对潭柘寺古建筑基本上持一种否定态度】
    10.(2分)(1)潭柘寺的建筑和音乐恢宏、霸气、华贵而缺少寺庙应有的从容和清气,让人隔膜(外在原因)(1分);(2)无法让人走进宗教应有的超越(或:在潭柘寺宗教屈从于世俗的力量)(内在原因(1分))。
    11.(2分)弱者:宗教面对(以皇权为代表的)强大的世俗,无处可逃,溃不成军。(1分)
    无上的力量:宗教的力量吸引了妙严公主,使她舍弃了尊贵和安逸,义无反顾地追求灵魂的超越。(1分)【意对即可】
    12.(4分)地理位置;悠久历史;建筑特征;特殊地位;掌故传说(妙严公主的故事;著名的大铜锅等)。【每小点1分,写出四点即可得满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中国艺术,在东西方的对视中
  • 下一篇:北风吹
  •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

  • 【最新文章】

  •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知江宁县。
  • 留下长江的人
  • 材料一: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学界都普遍认
  •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
  • 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
  • 被施了魔的花园
  • 材料一:理论上,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三种主
  •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为什么叫“山水
  •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
  • 滕王阁诗
  • 《曾国藩家书·致诸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