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寄·桃花
作者:李渔 文章ID:54588 浏览:
【原文】
闲情偶寄·桃花
李渔
凡言草木之花,矢口即称桃李,是桃李二物,领袖群芳者也。其所以领袖群芳者,以色之大都不出红白二种,桃色为红之极纯,李色为白之至洁,“桃花能红李能白”一语,足尽二物之能事。
然今人所重之桃,非古人所爱之桃;今人所重者为口腹计,未尝究及观览。大率桃之为物,可目者未尝可口,不能执两端事人。凡欲桃实之佳者,必以他树接之,【不知桃实之佳,佳于接,桃色之坏,亦坏于接。】桃之未经接者,其色极娇,酷似美人之面,所谓“桃腮”、“桃靥”者,皆指天然未接之桃,非今时所谓碧桃、绛桃、金桃、银桃之类也。即今诗人所咏,画图所绘者,亦是此种。此种不得于名园,不得于胜地,惟乡村篱落之间,牧童樵叟所居之地,能富有之。欲看桃花者,必策蹇郊行,听其所至,如武陵人之偶入桃源,始能复有其乐。如仅载酒园亭,携姬院落,为当春行乐计者,谓赏他卉则可,谓看桃花而能得其真趣,吾不信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问题】
23、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字
(1)【矢口】即称桃李
(2)为【当】春行乐计者(2分)
24、“今人重桃”是看重桃的【 】(用自己的话回答),“古人重桃”是看重桃的(2分)(请用文中的词句答题)
25、对“不知桃实之佳,佳于接,桃色之坏,亦坏于接”句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不知道桃花的美就美在嫁接,桃花颜色的变坏也就坏在嫁接。
B.不知道桃花的美就美在嫁接,桃子颜色的变坏也就坏在嫁接。
C.不知道桃子的美味美在嫁接,桃花颜色的变坏也就坏在嫁接。
D.不知道桃子的美味美在嫁接,桃子颜色的变坏也就坏在嫁接。
26、第二段写武陵人偶入桃源的用意是为了说明【 】(2分)
27、本文结尾所说的“真趣”与陶渊明《饮酒》诗中“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在内涵上有何异同?结合诗文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23、(1)一开口
(2)正逢(2分)
24、口味(果实的美味)
花色(观览、桃花、桃色)(2分)
25、C(2分)
26、要真正观赏到桃花之自然至纯之色,必须到乡村篱落之间,而不在名园胜地。(2分)
27、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指回归自然中,享受到天然的、不受拘束的乐趣。不同之处在于:陶渊明笔下的“真意”是内心摆脱车马尘嚣的世俗纷扰后获得闲适宁静的乐趣;本文的“真趣”是指在乡村篱落间感受到的桃花自然至纯之美趣。(4分)
《闲情偶寄·桃花》译文
人们只要说到草木的花,开口就会说桃李,桃李可以称得上是群花的领袖了。桃李能领导群花,是因为花的颜色大都是红白两种,桃花的颜色是红色当中最纯粹的,李花的颜色则是白色当中最洁净的。“桃花能红李能白”这句话,足以概括桃李两种花的特点。
但是现在人们看重的桃,并不是古人喜爱的桃。现在人们看重的是好不好吃,没有考虑到它的观赏性。总的来说,桃这种东西,好看的不一定好吃,不可能两方面都尽如人意。要想让桃子好吃,一定要把桃树嫁接到其他树上,却不知道桃子味道好,是因为进行了嫁接;桃花的颜色变坏了,也是因为嫁接。没有嫁接过的桃花,它的颜色非常娇艳,就像美人的脸。所谓的“桃腮”、“桃靥”,都是指天然没有嫁接过的桃花,而不是现在所说的碧桃、绎桃、金桃、银桃这些。即使现在诗人吟咏的、画家描绘的,也是这些天然的桃花。这样的桃树名园里看不到,游览胜地也见不着,只是在乡村农舍、牧童樵夫住的地方,才有很多。想看桃花的人,一定要骑着驴到郊外去,任凭毛驴信步漫游,就像武陵人偶然进入桃花源那样,才能再得到那种乐趣。如果只是备了酒食,携带美人,来到园庭院落里,就只是当春行乐,说是观赏其他的花卉还行,要说看桃花而且能得到其中真趣,我就不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