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杂说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2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9日
作者:罗隐  文章ID:54645  浏览:

【原文】
    杂说
    罗隐
    珪璧①之与瓦砾,其为等差,不俟言而知之矣。然珪壁者,虽丝粟玷纇②,人必见之,以其为有用之累也;为瓦砾者,虽阜积甃盈③,人不疵其质者,知其不能伤无用之性也。是以有用者丝粟之过,得以为迹;无用者具体④之恶,不以为非。
    亦犹镜之与水,水之于物也。泓然而可以照,镜之于物,亦照也。二者以无情于外,故委照者不疑其丑好焉,不知水之性也柔而婉,镜之性也刚而健。【柔而婉者有时而动,故委照者或摇荡可移;刚而健者非缺裂不能易其明,故委照者亦得保其质。】
    【注释】①珪璧:一种玉器。②丝粟玷纇:丝粟,细小。玷纇:瑕疵,缺点。③阜积甃盈:阜,山。甍,井。④具体:全体。

【问题】
    22.第一段以“珪壁”比喻【    】,以“瓦砾”比喻【    】。(2分)
    23.对“为瓦砾者,虽阜积甃盈,人不疵其质者,知其不能伤无用之性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些瓦砾,即使堆积如山,人们不会非议它的本质,是因为知道这不能妨碍它无用的本性。
    B.那些瓦砾,虽然堆积如山,人们不会嗤笑它的本质,就在于知道这不能改变它无用的事物。
    C.那些瓦砾,虽说堆积如山,人们不会指出它的本质瑕疵,是因为知道这不能损害它无用的本性。
    D.那些瓦砾,纵然堆积如山,人们不会嘲讽它的本质缺点,就在于知道这不能伤害它无用的事物。
    24.分析第二段中镜与水的异同。(4分)
    (1)相同点:【    】
    (2)不同点:【    】
    25.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3分)
    26.概括两段文字的观点。(2分)
    (1)【    】
    (2)【    】

【参考答案】
    22.有用者(高尚者)
    无用者(低贱者)。(2分)
    23.A(2分)
    24.(1)相同点:可以照物;对外物没有情感。(2)不向点:水性也柔而婉,镜性刚而健;水随风而动改变所照物的映像,而镜子不会。(4分)
    25.采用整句的形式(整齐的句式),将镜子与水两两对照,突出两者截然不同的特性与作用。(3分)
    26.(1)人们重视有用者(高尚者)的缺点,而不在乎无用者(低贱者)错误。
    (2)刚健者(高尚者)能使人保持本性,而柔婉者(低贱者)却能改变人的本性。(2分)
    【译文】
    美玉与瓦砾,它们之间的差别,不待说就知道了。然而美玉有细小的瑕疵,人们一定看得见,因为它成了有用(物)的牵累,那些瓦砾,即使堆积如山,人们不会非议它的本质,是因为知道这不能妨碍它无用的本性。所以有用之物的细小瑕疵,能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无用之物整体上的坏处,人们也不认为不好。
    也好比镜子与水:水对于人而言,幽深宽广可以用来照人,镜子对于人来说,也可以用来照人。两者对外物都没有情感,所以用它们来照的人也不会对它们产生是好是坏的疑虑。人们却不知道水的本性柔婉,镜子的本性刚健。柔婉的东西时常晃动,所以拿它自照的人有
    时因为水面摇荡而印象模糊;刚健的东西如果不是碎裂就不会改变它明亮照人的特点,所以用它自照的人也能够保持自己容貌特征。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何武传
  • 下一篇:国学不是一个“圈”
  • 【推荐文章】

  • 患难见知交

    【原文】 患难见知交 [清]王晫 赵洞门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望尘者接踵于道。及罢...

  • 江村即事

    【原文】 江村即事 司空曙 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

  •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①

    【原文】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① 岳飞 昨夜寒蛩②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

  • 天净沙·秋思

    【原文】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 蝶恋花

    【原文】 蝶恋花 王国维①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②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

  • 游山西村①

    【原文】 游山西村①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

  • 【最新文章】

  • (4)“有过多少往事,仿佛还在昨天。有过多
  • 殢人娇
  • 风声在耳
  • 古之所谓公无私者,其取舍进退无择于亲疏远迩
  • 【材料一】自从全球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多
  • 父亲和苦瓜
  • 口罩,为呼吸道设防
  •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乙】夫是以天下可
  • 江心有爱
  • 海滩上的隐形杀手——离岸流
  • 长安旅夜
  •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
  • (4)《醉翁亭记》中从花和树两个角度描写春
  • 黄梅戏是从民间的采茶调发展成为如今中国五大
  • 爱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