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游荷叶山记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8日  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
作者:袁中道  文章ID:55350  浏览:

【原文】
    游荷叶山记
    袁中道
    ①予别丘墓三年矣。今年夏,始与二弟至里中拜于松楸,而憩于先居。先居傍有荷叶山,乔木千章。今日诸叔偶不见召,日暮无事,乃与二弟步于山中。择高阜处,藉草而坐。因思儿时常骑羊来此,每一至,【不啻如四五十里外而今视之数步耳。】山之苍苍,水之晶晶,树之森森,自少至长,习而安之,不见有异。今偶游焉,而觉其幽静蓊郁,爱玩不能舍去。久矣夫,予之在城市也!
    ②【俄而月色上衣,树影满地,纷纶参差,或织而帘,又写而规。至于密树深林,迥不受月,阴阴昏昏,望之若千里万里,窅①不可测。划然放歌,山应谷答,宿鸟皆腾。】噫嘻!予生于斯,长于斯,游戏于斯,二十余年,而犹有不尽之景乎?徘徊欲去,而有声自东南来,慷慨悲怨,如叹如哭。即而听之,杂以辘轳之响。予乃谓二弟曰:“此忧旱之声也。夫人心有感于中而发于外,喜则其声愉,哀则其声凄。女试听夫酸以楚者,忧禾稼也;沉以下者,劳苦极也;忽而疾者,劝以力也。其词俚,其音乱,然与旱既太甚之诗,不同文而同声,不同声而同气。真诗其果在民间乎!”语终,而天风夜起,歌声渐近。二弟无言,予亦嘿嘿。声之悲怨,有加于初;向之欢适者,化为凄怆矣。遂相与踏月而去。
    【注】①窅:yǎo,眼睛眍进去,喻深远。

【问题】
    22.第①段“习而安之”中的“之”指【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3.第①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2分)
    24.简析第②段段首景物描写的作用。(3分)
    25.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是为了追忆幼时的美好时光才特意去荷叶山的。
    B.作者厌倦了久处城市的喧闹和繁杂,渴望回归故乡。
    C.荷叶山与往日相比有很多变化,作者已经不认识了。
    D.作者重点不在记游,而在抒发听到田夫悲歌的感慨。
    26.请以学过的课文为例,谈谈你对作者所说的“真诗其果在民间乎”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22.(2分)荷叶山上包括青山、流水、大树等的一切自然景物。
    23.(2分)不啻如四五十里外/(1分)而今视之/(1分)数步耳
    24.(3分)作者以素雅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夏日夜晚的山间月影图,营造了寂静幽深的环境氛围(1分)。既抒发了作者不舍依恋之情、“犹有不尽之景”的惊喜之情(1分);又为下文听到另有歌声作铺垫(1分)。
    25.(2分)D
    26.(3分)作者所说的“真诗在民间”是指以日常生活为内容题材,以真情实感为抒情方式的民歌创作,具有真实、感人的艺术魅力(1点)。例如《诗经》、汉乐府民歌、六朝民歌等等(具体作品简略展开举例1点)都是最好的证明。《蒹葭》对在水一方的伊人的企慕情境,正是日常生活的诗意写照。(分析1点)。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①吴武陵,信州人。元和初,擢进士第。淮西吴少阳闻其才,遣客郑
  • 下一篇:触屏时代的心智灾难
  •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

  • 【最新文章】

  •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知江宁县。
  • 留下长江的人
  • 材料一: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学界都普遍认
  •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
  • 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
  • 被施了魔的花园
  • 材料一:理论上,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三种主
  •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为什么叫“山水
  •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
  • 滕王阁诗
  • 《曾国藩家书·致诸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