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游荷叶山记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8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2日
作者:袁中道  文章ID:55350  浏览:

【原文】
    游荷叶山记
    袁中道
    ①予别丘墓三年矣。今年夏,始与二弟至里中拜于松楸,而憩于先居。先居傍有荷叶山,乔木千章。今日诸叔偶不见召,日暮无事,乃与二弟步于山中。择高阜处,藉草而坐。因思儿时常骑羊来此,每一至,【不啻如四五十里外而今视之数步耳。】山之苍苍,水之晶晶,树之森森,自少至长,习而安之,不见有异。今偶游焉,而觉其幽静蓊郁,爱玩不能舍去。久矣夫,予之在城市也!
    ②【俄而月色上衣,树影满地,纷纶参差,或织而帘,又写而规。至于密树深林,迥不受月,阴阴昏昏,望之若千里万里,窅①不可测。划然放歌,山应谷答,宿鸟皆腾。】噫嘻!予生于斯,长于斯,游戏于斯,二十余年,而犹有不尽之景乎?徘徊欲去,而有声自东南来,慷慨悲怨,如叹如哭。即而听之,杂以辘轳之响。予乃谓二弟曰:“此忧旱之声也。夫人心有感于中而发于外,喜则其声愉,哀则其声凄。女试听夫酸以楚者,忧禾稼也;沉以下者,劳苦极也;忽而疾者,劝以力也。其词俚,其音乱,然与旱既太甚之诗,不同文而同声,不同声而同气。真诗其果在民间乎!”语终,而天风夜起,歌声渐近。二弟无言,予亦嘿嘿。声之悲怨,有加于初;向之欢适者,化为凄怆矣。遂相与踏月而去。
    【注】①窅:yǎo,眼睛眍进去,喻深远。

【问题】
    22.第①段“习而安之”中的“之”指【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3.第①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2分)
    24.简析第②段段首景物描写的作用。(3分)
    25.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是为了追忆幼时的美好时光才特意去荷叶山的。
    B.作者厌倦了久处城市的喧闹和繁杂,渴望回归故乡。
    C.荷叶山与往日相比有很多变化,作者已经不认识了。
    D.作者重点不在记游,而在抒发听到田夫悲歌的感慨。
    26.请以学过的课文为例,谈谈你对作者所说的“真诗其果在民间乎”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22.(2分)荷叶山上包括青山、流水、大树等的一切自然景物。
    23.(2分)不啻如四五十里外/(1分)而今视之/(1分)数步耳
    24.(3分)作者以素雅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夏日夜晚的山间月影图,营造了寂静幽深的环境氛围(1分)。既抒发了作者不舍依恋之情、“犹有不尽之景”的惊喜之情(1分);又为下文听到另有歌声作铺垫(1分)。
    25.(2分)D
    26.(3分)作者所说的“真诗在民间”是指以日常生活为内容题材,以真情实感为抒情方式的民歌创作,具有真实、感人的艺术魅力(1点)。例如《诗经》、汉乐府民歌、六朝民歌等等(具体作品简略展开举例1点)都是最好的证明。《蒹葭》对在水一方的伊人的企慕情境,正是日常生活的诗意写照。(分析1点)。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①吴武陵,信州人。元和初,擢进士第。淮西吴少阳闻其才,遣客郑
  • 下一篇:触屏时代的心智灾难
  • 【推荐文章】

  • 天平山中

    【原文】 天平山中 杨基(明) 细雨茸茸湿楝①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

  • 定风波

    【原文】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①中,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 野步

    【原文】 野步 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

  • 汴河怀古二首(其二)

    【原文】 汴河怀古二首(其二) 皮日休(1)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

  • 羊吃草

    【原文】 羊吃草 西西 在吐鲁番,我看见羊吃草。以前,我并没有仔细地看过羊吃草,也...

  • 鄂州南楼①书事四首(其一)

    【原文】 鄂州南楼①书事四首(其一) 宋 黄庭坚②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③荷...

  • 【最新文章】

  • 学生的精神
  • 在太空中生活,要求宇航员必须具备极佳的身体
  • 精神的殿堂
  • 先是落车以为汉兵不出,遂降于龟兹,而疏勒都
  • 艺术的本质是不稳定的。凡是既定的经典艺术都
  • 赵率教,陕西人。【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
  • 温暖
  • (一)沙漠奇遇 (二)科幻:想象创造价值
  • 听蜀僧浚弹琴
  • 真山水之岩石,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
  • 朴素美在绘画中显现出独特的风格。中国画的布
  • 孤逐女者,齐即墨之女,齐相之妻也。初,逐女
  • 神奇感
  • 春日忆李白 天末怀李白
  • 盼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