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诗的世界在每一个角落里等待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9日  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
作者:刘瑜  文章ID:55426  浏览:

【原文】
    诗的世界在每一个角落里等待
    刘瑜
    ①一个人只能度过一生,这事可真叫人沮丧。但好在我还有刘天昭。
    ②就像上帝造了大米这种东西,有时候人们用它来蒸饭,有时候人们用它来煮粥,我想上帝在造我和刘天昭的时候,原料是相近的,但是后来一个被蒸了饭,而一个被煮了粥。于是大米的一种命运得以窥视大米的另一种命运。
    ③但是她比我决绝。我说刘天昭“决绝”,是因为她真舍得放弃。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她放弃了建筑师的前途。独自在一个空空荡荡的房子里“待着”,“脱离社会”好几年。后来她回归社会,在南方某着名报纸写社论写得“风生水起”,但不久前又放弃了工作,转移到另一个空空荡荡的房子里“待着”。
    ④待着待着,就待出了新书《出神》。
    ⑤《出神》甚至不能说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书。它是刘天昭这些年的博客和随笔选集,篇目内容都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语气都是有一搭没一搭的。按说写书出书是与世界建立联系的一种努力,但是天昭连这种努力都心不在焉:我就是要自言自语,我只需要自言自语,因为自言自语是唯一真诚的说话方式。
    ⑥“脱离社会”可以理解成厌世—深入社会就意味着深入某种角色,而角色意味着条条框框,意味着表演,意味着累。但是刘天昭不厌世。岂止不厌世,我简直想说她是最热爱生活的人—一个不热爱生活的人,怎么可能注意到一个卖菜老太太的表情、一根蛛丝的动静、一滴水与另一滴水之间的时间间距以及各种形状的风?她简直就是出于对生活不分青红皂白的爱,才需要“脱离社会”—在她这里,出走与其说是一种逃避,不如说是一种收缩。更少地生活以便于更好地生活,减少与生活的接触面有利于在有限的面积上精耕细作。
    ⑦在刘天昭的笔下,万事万物都值得书写,神在每一个事物中留下足迹。“大作家”习惯于写政治的肮脏、历史的沉重、人性的救赎、社会的狡诈,作为女作家,最起码也要写写爱情的颠沛流离或者性生活的压抑与解放,但是刘天昭不。她写一个小女孩擦玻璃的神情,写帆布椅子上坐着的一个无所事事的老太太,写窗外三三两两的人群,写前任房客掉到床底下的储蓄本,写一只灰喜鹊在天空中划过的轨迹,写夜半大街的光线……总之她写一切貌似轻微、无关和混沌的时刻和人物。她简直是故意通过描写这些“无关紧要”的事物来暗暗颠覆这个世界的权力结构和等级秩序。谁说政治局委员的命运就比远亲里某个“破鞋”的命运更惊心动魄?又或者,凭什么一个“破鞋”的命运一定比窗前一只乌鸦起落的声音更值得书写?在被时间击败、被时间席卷、被时间吞噬方面,万物皆平等,因而都值得在颤抖中被文字拥抱。
    ⑧在这个意义上,刘天昭貌似散乱的文字里也许隐藏着比其他作家更大的雄心。她绕过故事、情节、结构、主题等等写作的“格式”,通过感受的碎片,直接书写生命中最本质的东西—人与时间的关系。正是因为人与时间的紧张关系,她迫切地观察与描写每一个微小事物,在它被时间碾碎之前聆听它无声的尖叫,并伸出手去打捞它在时间旋涡里越来越小的身影。“昨天晴暖,在树林里碰见两个画油画的,好像迎面看见了宁静,流沙里摸到两枚鹅卵石。”“听见小学生在上课铃响之前的大片喧哗。想这喧哗之上总有许多叶子茂密的树枝,绿悠悠地爱护着。”“门口的那盆小花儿,也还是快死了。剩下芯儿里几只新叶,嫩得黄软,不太健康,像是家道陡变幸存的孤儿,孱弱,受不起希望。”……树林里画油画的,远处小学生的喧哗,门口的小花儿,这些情景随处可见,但极少有人留意它们、感受它们,更不会因之而遭遇内心的“咯噔”一声。在别人活得若无其事的地方,刘天昭活得惊心动魄。
    ⑨所以别人的写作是向前推进故事,而刘天昭的写作是向下潜沉。对她来说,似乎她所见到的每一个事物,都是一扇通向上帝的虚掩的门。当别人朝着前方行进,她忍不住去敲每一扇门。又或者说,她是通过文字给一个个貌似无意义的事物做人工呼吸,企图唤起它们的温度和心跳。
    ⑩这也正是刘天昭令人担心之处。别人有两只眼睛,她有一千只。别人有两只耳朵,她有一千只。一个宁静的下午在别人那里是一个宁静的下午,在她那里却是一场交响乐演出。一片树叶在别人那里是一片树叶,在她那里却有森林的茂密。“脑子里那些噪音,像是阳光下的尘土,貌似在落,永远落不下来”。作为她的朋友,我时常为她不加节制的观察欲和聆听欲感到担忧—她花那样少的力气去生活,却花那样多的力气去俯瞰生活,我担心她本末倒置,因此错过人生的很多乐趣,又生恐她在自己与上帝的奔波之间累得气喘吁吁。但是很可能这样的担心是自作多情,万事万物的深处都有熊熊火光,也许刘天昭正为自己能窥见这别人看不到的光而狂喜,而我,另一个版本的她,被“社会”绑架的我,应该为那个可能的自己所靠近的火光而感到温暖且欣喜。
    【注】
    刘瑜:学者,作家,就职于清华大学政治学系。著有<民主的细节》、《观念的水位》等。本文选自《观,念的水位》。

【问题】
    7.第③段两次提到刘天昭放弃工作,独自“待着”,其作用是【    】(3分)
    8.第⑥段加点字“不分青红皂白”的表达效果是【    】(3分)
    9.第⑩段画线句的含义是【    】(3分)
    10.题目“诗的世界在每一个角落里等待”在文中的作用是【    】(3分)
    11.下列对于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行文中可以看出,因为人生短暂,所以作者对于生命充满了伤感。
    B.作者欣赏、敬佩刘天昭,是因为后者一再地出离社会,活得不累。
    C.作者欣赏刘天昭的另一个原因是她们两人“原料相近”,同声相应。
    D.《出神》让作者看到天昭对生活的热爱及重建这个世界秩序的雄心。
    12.作者以独特的风格评价刘天昭及其作品《出神》,请从艺术手法和主题思想两方面对本文进行赏析。(6分)

【参考答案】
    7.(3分)强调(1分)她“脱离社会”决绝(1分),也为后文写她以减少生活而更好的生活作铺垫。(1分)
    8.(3分)原意指是非不分的武断,这里贬词褒用,以诙谐俏皮的语言写出刘天昭对于生活热爱的程度之深。
    9.(3分)一个宁静的下午在众人眼里普通平凡、司空见惯(1分),而她却由敏锐的感觉感受到了万物的律动,(1分)从而获得美的享受(1分)
    10.(3分)全文主旨(1分)。既概括了刘天昭及其作品《出神》的诗意风格和内容提要(1分),也提示现实生活中的我们用心去发现世界上无处不在的诗意,诗化我们的生活。(1分)
    11.(3分)D
    12.(6分)
    手法1:引用的手法援引了大量《出神》中的描绘性语言(1分),生动展现了刘天昭作品《出神》的诗性特质,也充实了文章(1分)。并使得本文也充溢了灵动诗意(1分)。
    手法2:大量的比喻、比拟修辞(1分),如“给一个个貌似无意义的事物做人工呼吸,企图唤起它们的温度和心跳。”等使得表述形象生动传神(1分),理性的评析充满诗意灵动(1分)
    主题鲜明(1分),以“诗的世界在每一个角落里等待”为题,启迪大众返璞归真(1分);从而引发了读者对于生命、生存现实的文化思考,隽永令人回味(1分);
    视角独特,作者在点评友人作品的过程中既提取了书籍的精髓(1分),又展现她自身的艺术天赋、敏锐的观察(1分),引发读者对生命、生存的深层思考。(1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①如果问人为什么不读书,回答常常是没时间、没精力。但另一方面
  • 下一篇:【双调】湘妃怨·和卢疏斋西湖
  •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

  • 【最新文章】

  •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知江宁县。
  • 留下长江的人
  • 材料一: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学界都普遍认
  •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
  • 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
  • 被施了魔的花园
  • 材料一:理论上,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三种主
  •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为什么叫“山水
  •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
  • 滕王阁诗
  • 《曾国藩家书·致诸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