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伊尹论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5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5日
作者:苏轼  文章ID:55630  浏览:

【原文】
    伊尹论①
    苏轼
    ①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立天下之大节者,狭天下者也。】
    ②宜其智虑之不出乎此也。箪食豆羹,非其道不取,则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矣。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而不能办一乡之事者,未之有也。推此而上,其不取者愈大,则其所办者愈远矣。让天下与让箪食豆羹,无以异也。治天下与治一乡,亦无以异也。然而不能者,有所蔽也。天下之富,是箪食豆羹之积也。天下之大,是一乡之推也。
    ③孟子曰:“伊尹耕于有莘之野,非其道也,非其义也,虽禄之天下,弗受也。”夫天下不能动其心,是故其才全。以其全才而制天下,是故临大事而不乱。古之君子,必有高世之行,非苟求为异而已。卿相之位,千金之富,有所不屑,将以自广其心,使穷达利害不能为之芥蒂,以全其才,而欲有所为耳。后之君子,盖亦尝有其志矣,得失乱其中,而荣辱夺其外,是以役役至于老死而不暇,亦足悲矣。孔子叙书至于舜、禹、皋陶相让之际,盖未尝不太息也。夫以朝廷之尊,而行匹夫之让,孔子安取哉?取其不汲汲于富贵,有以大服天下之心焉耳。
    ④夫太甲之废②,天下未尝有是,而伊尹始行之,天下不以为惊。以臣放君,天下不以为僭。既放而复立,太甲不以为专。何则?其素所不屑者,足以取信于天下也。彼其视天下眇然不足以动其心,而岂忍以废放其君求利也哉?(有删节)
    【注释】①伊尹:夏末商初人,曾辅助商汤王简历商朝,被后人尊之为中国历史上的贤相。②太甲:商朝国君,在位时朝政混乱,被辅政的伊尹放逐到商汤墓地附近的桐宫反省。太甲悔过自责,伊尹又还政于他。

【问题】
    【小题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2分)
    A.乃、故
    B.故、而
    C.则、乃
    D.而、则
    【小题2】对第①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树立高尚节操的人,有比天下更广阔的胸怀。
    B.确立天下秩序的人,能够约束天下黎民百姓。
    C.树立高尚节操的人,能够约束天下黎民百姓。
    D.确立天下秩序的人,有比天下更广阔的胸怀。
    【小题3】第②段“推此而上”中加点的“此”指代的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小题4】第④段中伊尹废掉国君,后又拥立被废的国君,天下人却不感到吃惊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小题5】分析第③段是如何论证观点的。(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箪食豆羹非其道不取,就能服一乡之人,办一乡之事。
    【小题4】他平素不追求富贵,不以天下为意,得到天下人信任。
    【小题5】先引用孟子的话,肯定伊尹不以天下动其心,所以凭其才做到临大事儿不乱;然后将古之君子不屑高位千金欲有所作为与后之君子心系得失荣辱,老死也无暇顾及先前的志向,形成对比;最后用孔子感慨舜、禹、皋陶相让的例子,再次强调他们不汲汲于富贵,有服天下人之心,从多方面证明了狭天下者能办天下之大事(或“其不取者愈大,则其所办者愈远”)的观点。(答对其中任意1点得2分,答对2点得3分,答对3点得4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文章第一段共两句话,其中画线的句子是第二句话,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能办天下大事的,是有天下大节的人;能立天下大节的,是把天下看得很狭小的人。立天下之大节,就是树立高尚节操;狭天下,就是以天下为狭,“狭”为意动用法。由此看,只有A项符合。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此”,这,应是近指代词,很容易在文中指出其所指的原句,即“箪食豆羹,非其道不取,则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矣。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而不能办一乡之事者,未之有也。”然后就可根据这两句话的意思来概括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译文】
    能办天下大事的,是有天下大节的人;能立天下大节的,是把天下看得很狭小的人。
    如今平民中的男男女女,都知道廉洁忠信是美德,假使他果真能做到廉洁忠信,那么,他们的智慧谋虑,不一定不如王公大人的有才能;只因他们所争取的,只限于一筐饭一碗豆羹,而一筐饭一碗豆羹足够使他动心,那么,应当是他的智慧谋虑不超出这了。倘若一筐饭一碗豆羹,没有正当的理由不去拿,那么,一乡的人,没有敢用不正的办法来侵犯他了。一乡的人,没有敢用不正的办法来侵犯他,而他不能办理一乡的事,是没有的。由此而向上推论,他不取的越大,那么,他能办理的事情越远大了。辞让天下和辞让一筐饭一碗豆羹,是没有差别的;治理天下和治理一乡,也是没有差别的。然而不能去治理天下,是有所
    讲到太甲的被放逐,天下不曾有过这种情况的,而伊尹开始实行了,天下的人不认为可惊;以臣来放逐君主,天下的人不认为僭越;已经放逐后再立,太甲不认为他专。为什么?是伊尹平常所不屑去做的,足够取得天下的信任了。他看天下很微小,不足以打动他的心,而岂能忍心用废弃放逐他的君主来求利呢?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楚归晋知罃
  • 下一篇:崔永元会赢得反转基因的战斗吗?
  • 【推荐文章】

  • 送杜十四之江南

    【原文】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 6.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个,分析作品中矛盾冲突

    【问题】 6.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个,分析作品中矛盾冲突对刻画人物的作用。(4分) A....

  • 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原文】 水调歌头 秋色渐将晚①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

  • 月夕

    【原文】 月夕 陆游 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 俗尘不待扫...

  •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原文】 [双调]水仙子 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

  • 初晴游沧浪亭

    【原文】 初晴游沧浪亭 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

  • 【最新文章】

  • 裴怀古,寿州寿春人也。仪凤中,诣阙上书,授
  • 乡土婺源
  • 荀卿论
  • 越王勾践墓
  • 复旦大学在建校110周年的校庆日当天发布了新
  • 真的猛士钱玄同
  • 墙南池子的莲花开了,母亲该回来了罢。母亲去
  • 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
  • 送道标上人归南岳
  • 神秘黑洞终现身!首张黑洞照片面世
  • 在山阴道上
  • 北京人的扇子
  • 论敏捷
  • 慧庆寺玉兰记
  • ①美国是世界上人工智能发现领域的领导者,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