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白发与脐带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5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6日
作者:林文月  文章ID:55635  浏览:

【原文】
    白发与脐带
    林文月
    害怕整理梳妆台的抽屉,大概是出于一种逃避心理。
    在那些瓶瓶罐罐琐物杂陈的后段隐蔽处,有两样心爱的东西,每回见了,都令我十分心痛。
    这些年以来,我已经深切体会,悲伤不是抽象的心理感受,并且更是极具体实在的生理痛苦。那种感受会从惜懂不明的意识变为十分明显的疼痛,直袭胸口。
    我害怕面对那样的身心痛苦感受,所以不敢轻易清理这个抽屉。早晚打开抽屉的时候,总是让它停留在半开状态,最多也不超过三分之二,因为在那隐蔽的三分之一后段,藏着母亲遗留的白发,与曾经联系着母亲和她胎内的我的脐带。
    白发用一张淡色的信纸包着,脐带安放在素色小纸盒内。每回重见这两样东西,都不得不教我回忆那个悲伤的黄昏。
    办完丧事后的黄昏,我们都回到母亲的卧室,凄楚地清理她的遗物。“但余平生物,举目情凄洒”。那个黄昏,夕阳冉冉,犹有些许懊热,但失去母亲的子女,心中只有一片冰寒。我们衔悲默默,分头清理,没有费多少时间就做完了工作。
    【唉,人的一生中所拥有的身外物看似不少,其实真是有限。】
    白发与脐带,便是在那个黄昏觅得的。
    那一团白发,与一些梳具同放在杭妆台右上方的小抽屉里。母亲终身未曾剪发。记得她从前丰饶的黑发几乎与身高等长,随着岁月流逝,逐渐转白,也逐渐脱落变稀。她总是把梳栉之际脱落的发丝缠盘成团,兴致高的时候,偶尔也会用布缝制成实用而美观的插针包。
    是我在那个小抽屉内发现母亲遗下的落发。那上面还残留着属于母亲的独特香泽。摩攀着,嗅闻着,想到母亲的躯体已遵嘱火化,而那团白发乃是她躯体仅留的部分,便有心碎的怀念与哀痛,眼泪遂纷纷落下。即将于次日返归异国居地的大妹看见,悲苦地央求分与她一些发丝。我便将那一团白发分成五份,让弟妹们带回去珍藏。心想:这样子,母亲就可以跟着她所疼爱的五个子女分散各地而无处不在了。
    属于我的一络白发与装着脐带的小盒,三年多来一直深藏在我自己的卧室内梳妆台的抽屉里。
    纸盒内垫着一些棉花。原先应该是纯白的棉花,如今已年久发黄。那一条枯干如草的脐带便弯弯地搁在棉花上面,较粗的一头还打了两个小小的结。
    初时,我有点害怕,不敢正视它,也不敢去碰触它,但想到那是曾经将自己和母亲牢牢联系的东西,便有一种温暖亲热的感觉漾荡心上。我轻轻将它拾起,放在右手食指上端详。
    多么奇妙啊,这一段萎缩成寸许长的细带,竟是生命的随道,虽然经历了这么多年,甚至另一端已经烬灭了,它仍然完整地叙说着薪火传递的故事。我想象自己浑沌无知时安全地隐藏在母亲的胎内,与她的脉博共同起伏,通过这条细带,一点一滴吮吸滋养与爱情。最温馨甜美,莫过于此。
    自从产婆把脐带剪断打结之后,我便在形体上与母亲分离,开始独立生长。双亲赋与我们生命和躯体,而生活与命运却必须由我们自己去经营维护:虽则如此,这一条有形的脐带所启示的正是她无限的爱情。
    其实,脐带的剪断,甚至干落,并没有使我与母亲完全分离,因为随着年岁增加,我越长越像母亲。造化的美妙运作之一,是把父母亲的形貌气质移植在子女身上,使得生命的泉脉永不流渴。
    二十岁那年夏天,我把披散于肩头的发丝拢合到后,去参加亲戚的宴会。.几乎所有的长辈都异口同声惊叹,说我简直是母亲年少时的再现。我记得那时在羞报的氛围中瞥见母亲满足的眼色。大概通过脐带,母亲所给予我的,不仅是滋养与爱情,另有她身上各种有形无形像貌与脾性吧。
    经过这样漫长的岁月,这许多痛苦的经验,我终于体悟《孝经》上所说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道理;于今,我方始明了十余年前不慎灼伤自己肌肤时,母亲何以举声悲泣的原因。她一定是在我的身上看到自己,我的疼痛乃遂直接移袭到她的身上。我们的躯体原来是二而一的,然则母亲虽已离去,她的生命却仍然借着我的躯体延续下去,因此我若是珍惜自己,便是珍惜母亲,我若能发扬光大生命的力量,便是发扬光大母亲生命的力量。
    母亲那略泛金黄色的白发,不盈一握在我掌心。我用指尖细腻梳通,一如母亲晚年病中我为她沐浴时那样温柔,那样亲密,然后,重新用另一张素色的信纸包妥。
    我彻底清理过梳妆台的抽屉,仍然将白发与脐带放回原处。现在,我不再逃避、害怕,也不再激越、伤悲了,我的心似有一种通过苦痛经验的澄明平静。
    (有删节)

【问题】
    7.文章首段中“逃避心理”是指【    】(2分)
    8.请体会文中第一处划线句“唉……其实真是有限”的丰富含义。(3分)
    9.文中引用《孝经》上的话的作用是【    】。(3分)
    10.“白发”和“脐带”两个物象在文中各有怎样深刻的寓意?(4分)
    白发:【    】
    脐带:【    】
    11.以下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在描写上具有抒情性与记叙性交融、今昔交错、时空互换的特色。
    B.作者以平淡而又细腻淡雅的语言娓娓地诉说母爱的至真至纯。
    C.本文是怀念文却悲而不伤,凄而不惨,害怕中有温馨,泪水里有喜悦。
    D.作者“摩掌”、“嗅闻”母亲遗落的白发,意在突出母亲的白发香泽独特。
    12.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赏析最后一段。(6分)
    内容:【    】
    形式:【    】

【参考答案】
    7.(2分)怕被“白发”与“脐带”引起失母之痛/而不愿整理梳妆台抽屉的心理。/(1+1);(抄第二行第五行中的原文最多得1分)
    8.(3分)从表面看,母亲一生中经手的东西不少,但遗留的东西不多,能用以寄托感情的更是有限;/从深层看,通过“不少”与“有限”的对比,更能体现出母亲保存的脐带对于女而言的无限珍贵。/深刻地传达出母亲对子女的爱和子女对母亲的爱与感恩。/(各1分)
    9.(3分)是为了印证“我”经过漫长的岁月和痛苦的经验所明白的道理:/我与母亲的目区体是二而一的,珍惜自己便是珍惜母亲;/发扬光大自己生命的力量便是发扬光大母亲生命的力量。/(1+1)
    10.(4分)母亲的“白发”是岁月流逝,生命衰老的标志,/寓含着母亲对五个子女的爱与辛劳的村出。/(1+1)
    “脐带”不仅是母亲给予我的滋养与爱情/,还是母亲生命延续的通道/(生命的隧道)。(1+1)
    11.(3分)D
    12.(6分)内容:叙述交代“把白发与脐带放回原处”;(1分)/总结“我”的情感变化过程:由“逃避、害怕”到“激越、伤悲”再到“澄明平静”。/表现了作者逐渐面对现实而珍惜此刻生命的心路历程。(1+1)
    形式:呼应标题与前文有关梳妆台与“白发”、“脐带”的内容,结构严谨。(1.5)/运用对比,展现了自己面对“白发”、“脐带”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反应,突出自己现在的成熟和内心的宁静。(1.5)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崔永元会赢得反转基因的战斗吗?
  • 下一篇:【南吕】金字经·梅边
  • 【推荐文章】

  • 登金陵凤凰台

    【原文】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

  • 题大庾岭北驿①

    【原文】 题大庾岭北驿① 【唐】宋之问 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③未已,...

  • 苏秀道中

    【原文】 苏秀道中①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

  • 蝶恋花

    【原文】 蝶恋花 欧阳修 腊雪初销梅蕊绽。梅雪相和,喜鹊穿花转。睡起夕阳迷醉眼。新...

  • 金陵酒肆留别

    【原文】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

  • 如梦令

    【原文】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 海棠...

  • 【最新文章】

  • 解读凉州
  • 湖岸上那棵五针松
  • 咏贫士(其一)
  • ①庄烈帝初在位,锐意图治,数召见群臣论事。
  • 在西方,王公贵族的园林中经常宴请宾客、开舞
  • 与陌生人交流
  • 大命
  • 雪中芭蕉
  • 刘赞,魏州人也。父玭为县令,赞始就学,衣以
  • (甲)凉州词 (乙)从军行
  • (4)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
  • (5)李清照《渔家傲》中“【 】”一句,写的
  • 9.阅读《水浒传》中的两个片段,回答问题。(
  • 保持心灵的澄澈
  •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