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志斋说(节选)
作者:元·虞集 文章ID:56005 浏览:
【原文】
尚志斋说(节选)
元·虞集
①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 】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②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①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③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丧;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
④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问题】
21.与本文最为接近的一种文体是( )。(1分)
A.记
B.传
C.赋
D.论
22.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一段划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
(1)正尔身,守尔法
(2)养尔气,畜尔力
(3)良尔弓,直尔矢
A.(1)(2)(3)
B.(3)(2)(1)
C.(2)(1)(3)
D.(1)(3)(2)
23.对第②段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志向不明确,好比行舟没有方向,多半会成为庸人。
B.志向不明确,人生就会没有底线,多半会无所成就。
C.没有特定的志向,好比行舟没有方向,注定会无所成就。
D.没有特定的志向,人生就会没有底线,注定会成为庸人。
24.第①段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分析。(3分)
25.简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4分)
【参考答案】
21.D(1分)
22.B(2分)
23.A(2分)
24.文章把人的立志比作射箭:只有瞄准靶心,才能射箭成功,只有立志,才能实现人生目标。运用比喻论证,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通俗易懂。(3分)
25.作者先强调立志的重要;接着引用名人言论,证明立志的作用;又接着作反面假设,表明不立志便一无所成;再接着以孔子为例,证明立志的不可或缺;最后,作者以双重否定句重申立志的急迫重要,呼应段首,再次强调观点。(4分)
【译文】
你们见过射箭吗?箭靶的中心,是射箭的人的目标。于是要选择好的弓,直的箭,蓄养体气,积攒力量,站好姿势,遵守射箭的方法,走到箭靶之前。拉弓一定要拉圆,眼睛一定要集中,射出箭一定要果断,就会射中箭靶的中心了。如果不设置靶心,就没有专一的趣味了,就算有好的弓箭、强大的力量,茫然的你要怎么施展呢?至于那些松弛的拉开弓来游戏,随意的把箭发射出去,开始没有固定的目标,也不期望会射中,这事君子不会做,这种人君子不会和他结交,因为它没有目标。
善于治学的人,如果懂得了这个道理,那也就能稍微有所警戒了吗?学者的理想就是能做到圣人那样,就像射箭的人追求射中靶心一样。不以圣贤为标准而学习的人,就和不设置靶心而射箭的人一样。没有固定的志向,就像在海洋里前行,没有固定的去处,最终不沦为庸人的很少!这是立志的人首先要做到的。
有了方向以后,就追求如何到达目标的方法,只有有志向的人才能做到。所以拜师、交友,读书、研究事理,都是达到目的的途径。平时没有事情的时候,对待理想也不要怠慢;待人接物的时候,对待理想也不要乱了方寸;安逸舒适的时候,志向不要丧失;患难忧虑的时候,志向也不妥协,一定要达到所追求的目标才行。这就要立下志向始终不变。
所以如果立下志向,就算志向是做圣人也可以实现。古人说过:“有志者,事竟成。”又说:“立志不变,全神贯注。”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不立志,就算细小的事,也没有成功的道理,何况做学问这么大的事呢?从前孔子以天才的资质,开始求学的时候,还一定要立志,更何况我们愚昧至极的人呢?一定要把立志作为紧迫的事情来对待,确实是这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