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碧轩记
作者:陈方 文章ID:56108 浏览:
【原文】
栖碧轩记
陈方
①浙西之地,水多山少,常于浙西数郡之间,而山尤少。自晋陵并西而南,蜿蜒靡迤,或起或止。至无锡,而山之最著者,惠山也。然无重峦叠嶂之纡亘,深溪巨壑之险阻,崒然起于平地,如奔鲸逸马,不可羁而留也。【余则散于四封之中,瓜蔓相接,大率隐隐皆培塿,形孤势薄,他郡之山可孩而抚之。】又自惠山之东,沃壤夷衍,相去三十里而远,其山之匹于惠者曰堠山,亦无曲折之美,yǎo窱之雄,直望之□
②始余之未识彦清也,有人持其《栖碧轩诗》一大轴从余观之。余见其所图之水石清美也,喜曰:“无锡之山有是哉!余昔过其境,而见者甚少而浅近,未有如图之清美者也。”
③近年余为其家童子师,由是问所谓栖碧者,然后怪其所居之平且旷也,何取于李白问余栖碧山之诗。彦清谓余曰:“古之高人逸士,野居而涧处者,未必皆山也。使可耕之地,可安之庐,长林美竹,杂花丰草,而得与世相忘,足矣,奚俟夫山之深且秀哉!夫栖于山者,又未必皆知山之为可乐,如知山之可乐,则居虽无山,常若居于山也。况吾居之西,则惠山界其右,东则堠山峙其左,云霏朝夕之变态,风雨晦暝之异状,未尝不接于吾目也。夫于山之尤少之地,而有以映带于户限之前,则栖碧之名不为虚也。然则在山者不见山,惟置身于其外者能见之。若栖碧者,其能见于山之外者欤!”余知彦清之志者也,闻其言而是之。彦清固请余记,于是乎书。
④彦清名幼武,孝谨而和易,雅好文章,与余友。后至元二年十月一日记。
【注释】⑴崒:古通“萃”,聚集。⑵培塿:小土丘。⑶yǎo窱yǎotiǎo,深远;深邃貌。也作“窈窕”、“窈窱”。⑷李白《山中问答》有“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的诗句。
【问题】
27.下列填入第①段方框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矣
B.也
C.焉
D.者
28.请对第①段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3分)
29.联系上下文,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30.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浙西之地,水多山少,以惠山最为著名,其余都不足观。
B.文中所说的《栖碧轩诗》,是华彦清朋友所创作的诗集。
C.栖碧轩的命名取义于李白的《山中问答》一诗中的诗意。
D.作者明白华彦清的内心后主动为他写下这篇《栖碧轩记》。
31.根据文意,简要分析华彦清为居所取名“栖碧轩”的缘由。(4分)
【参考答案】
27.(1分)C
28.(3分)运用比喻(比拟、对比)手法,形象地写出惠山之外的山散落相连之状,并以他郡之山突出此地之山的低矮(矮小)。
29.(3分)写出了彦清的《栖碧山诗》勾勒出无锡山水的清美。承接上文所写无锡郡诸山的景象,引出下文关于取名“栖碧”的议论。(只写承上启下1分)
30.(2分)C
31.(4分)华彦清认为,只要有高林翠竹等美景,忘记世间的繁杂就可以了,不必一定居住在山里。并且,他家西边是惠山,东边是堠山,朝云晚霞,风雨变化都在眼前,如同居住在碧山之中。况且,置身在山外比在山内更易于领略山之风貌,华彦清以命居所为“栖碧”来寄寓对古代高人逸士隐居之乐的仰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