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李逢吉为相,内结知枢密王守澄,势倾朝野。惟翰林学士李绅,每
作者:未知 文章ID:57245 浏览:
【原文】
①李逢吉为相,内结知枢密王守澄,势倾朝野。惟翰林学士李绅,每承顾问,常排抑之。逢吉患之,而上待遇方厚,不能远也。会御史中丞缺,逢吉荐绅清直,上以中丞亦次对官,不疑而可之。
②初,绅族子虞颇以文学知名,自言不乐仕进,隐居华阳川。及从父者为左拾遗,虞与耆书求荐,误达于绅。【绅以书诮之,且以语于众人。虞深怨之,乃诣逢吉,悉以绅平日密论逢吉之语告之。】逢吉益怒,使虞与补阙张又新及从子前河阳掌书记仲言等伺求绅短,扬之于士大夫间。由是士大夫多忌之。
③及敬宗即位,逢吉与其党快绅失势,又恐上复用之,日夜谋议,思所以害绅者。逢吉乃令王守澄言于上曰:“陛下所以为储贰,臣备知之,皆逢吉之力也。如杜元颖、李绅辈,皆欲立深王。”上时年十六,疑未信。【会逢吉亦直奏言绅不利无占请加贬谪上犹再三覆问然后从之。】二月癸未,贬绅为端州司马。
④张又新等犹忌绅,日上书言贬绅太轻,上许为杀之。朝臣莫敢言,独翰林侍读学士韦处厚上疏,指述:“绅为逢吉之党所谗,人情叹骇。绅蒙先朝奖用,借使有罪,犹宜容假,以成三年无改之孝,况无罪乎!”于是上稍开寤。会阅禁中文书,有穆宗所封一箧,发之,得裴度、杜元颖、李绅疏请立上为太子。上乃嗟叹,悉焚人所上谮绅书。虽未即召还,后有言者,不复听矣。(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五下,有删节)
【问题】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有穆宗所封一箧,发之
(2)悉焚人所上谮绅书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臣备知之( )
A.完全
B.防备
C.储备
D.准备
(2)于是上稍开寤( )
A.理解
B.困顿
C,清醒
D.醒悟
17把第②段画线句成现代汉语。(6分)
绅以书诮之,且以语于众人。虞深怨之,乃诣逢吉,悉以绅平日密论逢吉之语告之。
18.下列对用“/”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逢吉亦直奏言/钟不利于上/请加贬谪/上犹再三覆问/然后从之
B.会逢吉亦直奏/言绅不利于上/请加贬谪/上犹再三覆/问然后从之
C.会逢吉亦直奏言/绅不利于上/请加贬谪/上犹再三覆/问然后从之
D.会逢吉亦直奏/言绅不利于上/请加贬谪/上犹再三覆问/然后从之
19.结合第①②段的体内容分析李绅的性格特点。(3分)
20.根据文章内容推测第④段中“上乃嗟叹”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
15.(2分)(1)打开
(2)诬陷
16.(2分)(1)A
(2)D
17.(6分)答案示例:李绅用书信讥讽李虞,并且把信中的内容告诉众人。李虞深深地怨恨他,于是他到李逢吉处,把李绅平时私下谈论李逢吉的话都告诉了他。
18.(3分)D
19.(3分)答案示例:当李逢吉权倾朝野时,只有李绅敢于在皇帝询问时直言批评他。当看到李虞的求荐信时,李绅却又讥讽他并示之于众,这些都体现了李绅耿直不屈、疾恶如仇、喜欢直言不讳的性格。
20.(3分)答案示例:敬宗最后的嗟叹,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叹自己听信谗言,受蒙蔽之深;二是叹朝臣之间党争严重,互相攻击诬陷如此激烈;三是叹李绅忠诚耿直,又曾有功于己,竟然遭受如此不公平的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