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事物有机联系的整体把握

发布时间:2022年1月8日  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7528  浏览:

【原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事物有机联系的整体把握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事物有机联系的整体把握,是其特有的本体论和方法论。
    ②实际上,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其早期的思想文化成果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物活论”倾向,就是把世界上各种事物理解为具有灵魂和活力的有机整体,比如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中国古代的“天人感应”学说,等等。近代科学出现之后,机械论世界观在西方占据主导地位,甚至出现了用物理和化学规律解释生命有机特征的“还原论”,比如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笛卡儿就曾认为“动物是机器”,后来拉美特利认为“人是机器”。尽管有些哲学家如莱布尼茨、怀特海、汉斯·尤纳斯等人一直在从不同角度研究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但对现代社会发展影响有限。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对事物有机联系的整体把握方面有自己的特色。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将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称为“相互联系的思维”。他指出:“象征的相互联系或对应都组成了一个巨大模式的一部分。事物以特定的方式而运行,并不必然是由于其他事物的居先作用或者推动,而是由于它们在永恒运动着的循环的字宙之中的地位使得它们被赋予了内在的本性,这就使得那种运行对于它们成为不可避免的。”这里的的核心范畴是“位”,它决定了事物在有机联系的网络中所具有的“内在的本性”和应有的特定运行方式。如果它追求不适当的位置,或不以应有的方式运行,就会受到有机联系的网络中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失去其现有地位。这种对事物本性的理解,简单地说就是将对象事物放到世界的普遍联系的网络中加以认识,用事物之间各种有机联系来规定对象事物的属性和特征。这同西方传统文化将对象事物孤立起来进行“定格”考察的逻辑分析方式是大相径庭的。
    ④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成果之中,有一些能够表征事物有机联系动态过程的范畴,是西方逻辑分析的思维框架较为缺乏的。如果仅看这些范畴原初的含义,按照现代科学的标准来衡量,人们可能会认为它们没有科学根据,早已落后过时。可是如果从对事物有机联系的整体把握角度看,就会发现它们之中包含着合理成分,有着重要的现代价值。比如“生”,其本意是小草在地面上萌生,不仅表示生命的存在,而且可以引申为“生成”“生产”“生活"等等,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将其提升到道德的层面,提出“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这种理解就具有远远超出西方文化对“生命”理解的深刻含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范畴,从其最初的含义看比较简单,不具备作为科学原理的价值。但是阴阳五行学说在其进一步的应用中展现了新的理论价值,这就是作为从整体上把握事物有机联系的思想模型。在说明人的生理和病理现象、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各种有机联系、自然经济条件下各种产业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阴阳”和“五行”都不是西方自然哲学意义上的物质实体或元素,而是表征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功能范畴,能够展现以往人们容易忽略的事物间的有机联系。
    ⑤以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成果之中相关范畴的理解,都可以用于揭示事物内部和外部很多隐蔽的有机联系,有助于了解各种有机体的关系和演化规律、各种有机联系的存在方式、有机体内部结构的协调机制、有机体的发展空间和活力,给出对事物有机联系的整体把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事物有机联系的整体把握,具有西方文化难以替代的理论价值。尽管一些西方思想家也曾关注对事物有机联系的整体把握,比如莱布尼茨、黑格尔、柏格森、怀特海等人努力揭示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一系列概念范畴的推演再现这种有机联系,但现实生活中大量需要直观体验才能发现的有机联系仍然被忽略。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成果在把握事物有机联系方面的优势,可以在这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事物有机联系的整体把握,也有重要的实际价值。无论在现代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在处理涉及事物有机联系的问题时,都存在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就是将这类问题变成不考虑其有机联系的纯技术性问题,用简单生硬的方式加以处理。比如,一些地方治理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就是监管和罚款,治理城市秩序的主要办法就是警示和惩戒,国际上“反恐”主要依赖收集情报加上军事打击。因此,有些问题久拖不决,难以根治。如果从对事物有机联系的整体把握入手,有可能发现事物许多隐蔽的有机联系,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形成新的思路和对策。

【问题】
    4.下列哪一种说法不能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对事物有机联系的整体把握"的表现。(    )
    A.天人合一
    B.道法自然
    C.物竞天择
    D.物我两忘
    5.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
    A.李约瑟发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事物有机联系的整体把握的特色,并为之命名解释。
    B.虽然西方思想家关注过事物有机联系的问题,但是没有找到任何合理的理论阐释。
    C.中华传统文化相比于西方思想,对于需要直观体验才能发现的有机联系有其优势。
    D.中华传统文化对事物有机联系的整体把握能最终解决当今国际上的“反恐”问题。
    6.下列表述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项是(    )
    A.西方早期“物活论”和中华传统文化对事物有机联系的整体把握是同一的。
    B.近代西方由于自然科学的兴盛,偏好用自然科学的规律解释世界上的一切。
    C.中华传统文化中“太极”、“气”这些概念都能揭示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
    D.现代中国并未充分运用传统文化对事物有机联系的整体把握这一思想资源。
    7.第④段用了“生”和“阴阳五行”两个范畴来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对事物有机联系的整体把握,请分析作者在论证这两个范畴时是否能够充分证明观点。
    8.按照中医理论,五脏和五色对应,所以豆有五色,各益五脏:红豆(赤豆)补心、绿豆补肝、黄豆(大豆)补脾、白豆(芸豆)补肺、黑豆补肾。但是按照西医理解,这些只是食物,不仅不能入药,也谈不上能够治病,有些吃多了甚至能致病。请根据本文提出的观点,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华传统文化对事物有机联系的整体把握”的认识。

【参考答案】
    4.C
    5.C
    6.A
    7.①能够充分证明观点。②作者用“生”和“阴阳五行”这两个范畴是为了说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本体论性质的范畴,从逻辑分析角度看来都不成体系,缺乏实证根据。但它们都是用来表征事物有机联系动态过程的,只有从这一角度出发才能理解其现代价值。
    8.①有自己的特色,其核心范畴是“位”。②有一些能够表征事物有机联系动态过程的范畴。③可以揭示事物内部和外部很多隐蔽的有机联系。④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寂静的独语——纪念肖邦逝世150周年
  • 下一篇:一个与平日无异的傍晚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