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滨海湿地
作者:未知 文章ID:57582 浏览:
【原文】
拯救滨海湿地
滨海湿地系指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包括河口、滩涂、盐沼、海湾、海峡、红树林与珊瑚礁等等,是介于海洋与陆地之间的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拥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种类。中国滨海湿地的生物种类约有8200种,其中植物5000种,动物3200种,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
中国海岸线曲折绵长,有1.8万多公里,仅潮间带滩涂面积就有217万公顷,沿海水域是为数众多的水生生物、鸟类和两栖动物的栖息地及一些洄游鱼类的繁殖地。在中国的海域沿岸约有1500条大小河流入海,形成了浅海滩涂、河口湾、海岸湿地、红树林、珊瑚礁和海岛等6大生态系统30多个种类,其中不少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湿地。
我国河口海岸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是入海泥沙急剧减少,如近几年黄河由于来水减少和断流,河口来沙仅及50年代的1/60,导致黄河三角洲遭受海水侵蚀;二是入海污染物显著增加,全国河流长度的70.6%受到污染,农田化肥施用量近20年增加4倍多,大量工业与城市污水排放,造成近海水质恶化,赤潮频发,每年仅此一项损失就以10亿元计。
被誉为“海上森林”和“海洋生物伊甸园”的红树林,处于海洋与陆地的生态交界面,是一种独特的海陆边缘生态系统,不仅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很高的生物生产力和重要的海岸防护功能,而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知全球红树林有23科30属81种,中国有16科20属29种,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等省(区)以及香港、澳门特区的沿海。由于围海造地和砍伐,使以上省区的天然红树林仅存2.3万公顷,不及历史上的十分之一!
中国沿海地区占陆域国土13%的经济带,承载着全国40%的人口,创造了全国60%的国民经济产值。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海岸带资源环境有着极大的依赖性,同时也使滨海湿地承受着沉重的环境压力。在滨海地区进行房地产开发,建造港口码头、飞机场、游乐场、度假村、酒店和工业园区,修建海堤、高速公路和垃圾填埋场等以及直接填海造陆和进行围垦,造成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永久性破坏和丧失。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沿海地区累计丧失滨海湿地219万公顷,竟占去了滨海湿地总面积的50%。
【环境问题的核心是经济问题。】环境政策与经济发展政策脱节,正是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问题解决不力的症结所在。要使湿地的保护与开发协调统一,则必须在开发之前将环境保护规划引入和体现到经济发展的决策中去。要未雨绸缪,而不是亡羊补牢。
【问题】
5.对“滨海湿地”的理解,准确完整的一项是( )
A.是介于海洋和陆地之间、拥有多种多样生态种类的特殊生态系统。
B.是指沿海区域和湿地范围内的岛屿,以及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C.具体指河口、滩涂、沼泽、湖泊、海湾、海峡以及红树林、珊瑚礁等。
D.一种拥有约8200个生物种类、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特殊生态系统。
6.对“环境问题的核心是经济问题”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影响经济发展政策制定的关键因素是环境保护问题。
B.无法协调统一滨海湿地的保护是环境保护问题的症结所在。
C.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解决不力是环境问题的症结所在。
D.经济发展与经济利益是影响环境问题的关键性因素。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把滨海湿地视为有待开发利用的“荒地”的观点,不利于滨海湿地的保护,应在实践中加以调整,纠正。
B.为某些短期的经济利溢滥加砍伐,必会造成天然红树林的大量消失,并破坏生态系统,因此必须禁止。
C.要保护好滨海湿地,就必须减少对滨海湿地的开发,并加大对河口海岸的污染治理力度。
D.与其先发展经济后保护湿地,不如先保护湿地后发展经济,否则,可能要付出更大代价。
【参考答案】
5.A(B“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前应加“低潮时”。C“沼泽、湖泊”不是滨海湿地。D不完整。)
6.D(A因果关系颠倒,应是经济发展政策影响环境保护。B“无法协调统一滨海湿地的保护”不是“环境问题”。C原文无这样的表述。)
7.D(发展经济与保护湿地应协调统一而不应有先后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