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审势

发布时间:2022年1月22日  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
作者:辛弃疾  文章ID:58169  浏览:

【原文】
    审势
    辛弃疾(宋)
    用兵之道,形与势二。不知而一之,则沮于形、眩于势,而胜不可图,且坐受毙矣。
    何谓形?小大是也。何谓势?虚实是也。土地之广,财赋之多,士马之众,此形也,非势也。形可举以示威,不可用以必胜。譬如转嵌岩于千仞之山,轰然其声,巍然其形,非不大可畏也;然而堑留木柜,未容于直,遂有能迂回而避御之,至力杀形禁,则人得跨而逾之矣。若夫势则不然:有器必可用,有用必可济。
    譬如注矢石于高墉之上,操纵自我,不系于人,有轶而过者,抨击中射惟意所向,此实之可虑也。自今论之:虏人虽有嵌岩可畏之形,而无矢石必可用之势;其举以示吾者,特以威而疑我也。未欲用以求胜者,固知其未必能也。彼欲致疑,吾且信之以为可疑。焦未必能。吾且意其或能;是亦未详夫形、势之辨耳。臣请得而条陈之:
    虏人之地,东薄于海,西控于夏,南抵于淮,北极于蒙,地非不广也。虏人之财,签兵于民而无养兵之费,靳恩于郊而无泛恩之赏,又辅之以岁币之相仍,横敛之不恤,则财非不多也。沙漠之地,马所生焉;射御长技,人皆习焉,则其兵又可谓之众矣。以此之形,时出而震我,亦在所可虑,而臣独以为不足恤者,盖虏人之地虽名为广,其实易攻,惟其无事,兵劫形制,若可纠合,一有惊扰,则忿怒纷争,割据蜂起。辛巳之变,萧鹧巴反于辽,开赵反于密,魏胜反于海,王友直反于魏,耿京反于齐、鲁,亲而葛王反于燕,其余纷纷所在而是,此则已然之明验,是一不足虑也。
    虏人之财虽名为多,其实难恃,得吾岁币惟金与帛,可以备赏而不可以养士;中原廪窖,可以养士,而不能保其无失。盖虏政庞而官吏横,常赋供亿,民粗可支,意外而有需,公实取一而吏七八之,民不堪而叛。叛则财不可得而反丧其资,是二不足虑也。
    若其为兵,名之曰多,又实难调而易溃。且如中原所签,谓之大汉军者,皆其父祖残于蹂践之余,田宅罄于捶剥之酷,怨忿所积,其心不一。而沙漠所签者越在万里之外,虽其数可以百万计,而道里辽绝,资粮器甲一切取办于民,赋输调发非一岁而不可至。始逆亮南寇之时,皆是诛胁酋长、破灭资产,人乃肯从,未几中道窜归者已不容制,则又三不足虑也。
    又况虏延今日用事之人,杂以契丹、中原、江南之士,上下猜防,议论龃龉,非如前日粘罕、兀术辈之叶。且骨肉间僭弑成风,如闻伪许王以庶长出守于汴,私收民心,而嫡少尝暴之于其父,此岂能终以无事者哉?我有三不足虑,彼有三无能为,而重之以有腹心之疾,是殆自保之不暇,何以谋人?
    臣亦闻古之善觇人国者,如良医之切脉,知其受病之处而逆其必殒之期,初不为肥瘠而易其智。官渡之师,袁绍未遽弱也,曹操见之以为终且自毙者,以嫡庶不定而知之也。咸阳之都,会稽之游,秦尚自强也,高祖见之以为当如是矣,项籍见之以为可取而代之者,以民怨已深而知之。盖国之亡,未有如民怨、嫡庶不定之酷,虏今并有之,欲不亡何待!臣故曰“形与势异”,惟陛下实深虑之。
    (选自《美芹十论》)

【问题】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形可举以示威    举:全部
    B.臣独以为不足恤者    恤:救济
    C.又实难调而易溃    溃:溃败
    D.逆其必殒之期    逆:揣测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沮于形、眩于势/其皆出于此乎
    B.沙漠之地,马所生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C.虏政庞而官吏横/莫不族布而罗生焉
    D.且骨肉间僭弑成风/彼且恶乎待哉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势”比“形”更为重要的一项是
    ①若夫势则不然:有器必可用,有用必可济
    ②射御长技,人皆习焉,则其兵又可谓之众矣
    ③中原廪窖,可以养士,而不能保其无失
    ④怨忿所积,其心不一
    ⑤赋输调发非一岁而不可至
    ⑥盖国之亡,未有如民怨、嫡庶不定之酷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⑤⑥
    12.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出于忠心,在奏章中条陈敌方弊端弱点,恳请皇上抓住时机,尽早收复失地。
    B.作者多方引证,深入剖析,加之行文气韵豪迈奔放,使文章极具鼓动性、说服力。
    C.作者虽痛恨虏人,但对其将领也不一概加以否定。这是评价历史人物应有的态度。
    D.作者反复强调,无论是国家或个人,当“形”与“势”不匹配时,就会有灾难发生。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彼未必能,吾且意其或能;是亦未详夫形、势之辨耳。(3分)
    (2)一有惊扰,则忿怒纷争,割据蜂起。(3分)
    (3)是殆自保之不暇,何以谋人?(2分)

【参考答案】
    9.B
    10.C
    11.B
    12.D
    13.(1)他们不一定能够达到的,我们也将认为他们可能会达到。这就是因为还不明了“形”和“势”的辨识啊。【3分,“意”“详”“辩”各占1分】
    (2)(他们)一旦受到惊扰,就会愤怒,产生纷争,地方割据就会蜂拥出现。【3分,“则”“忿”“蜂”各占1分】
    (3)差不多连自保都来不及,还凭什么来打别人的主意呢?【2分,“殆”、句式“何以”各占1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软实力”是时下一个热门词汇。软实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要依靠
  • 下一篇:东溪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