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壶碎

发布时间:2022年1月22日  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
作者:李敬泽  文章ID:58171  浏览:

【原文】
    壶碎
    李敬泽
    这个故事忘了是谁告诉我的。酒桌闲扯,很多话原本无主。
    话说,一位老先生,其名甚响,不过这故事与他名姓无关,姑且称之为某先生。某日,某先生访友,该先生平生不爱钱不好色,唯独爱书,访友为的也是访书。主人多的正是书,房间里四面都是书柜,某先生一柜一柜看过去,忽蹬梯忽俯地,直把人家作自家,差不多忘了还有主人在。
    忽然,哗啷啷一声脆响,正所谓银瓶乍裂水浆迸,某先生差点从梯子上掉下来,定睛看时,碎了一地的是一把紫砂壶。想是方才因抽书忘情,将书柜里摆着的一把壶拂落下去。
    这时,该先生才想起主人,抬起眼,只见主人微笑:“先生欠了我一把壶,日后要拿一瓶好酒来还。”
    宾主相视一笑。主人顾自取了笤帚簸箕扫去碎片,先生顾自看书。
    那一日,宾主尽欢。临去时,漫天大雪。
    如此而已。
    此事发生在二十多年前,书房主人年近四十,在大学里教授已是正的,啸傲江湖、踏花蹄香,抬望眼便是千里万里的锦绣,一把壶岂足挂怀。
    转眼又是数年,某日,教授闲翻杂志,见一篇文章谈的是制壶名家顾景舟,也是一时无聊,信马由缰往下看,看着看着,教授坐不住了。
    忽想起,那把壶,原是有题款的,正是顾景舟制。
    站起来,几步冲到书柜前。书柜在,书也在,壶自是不在了。教授想了想,拿起电话,拨通了。劈头就问:那壶是怎么回事?
    这是越洋电话,打给他父亲。教授的父亲也是教授,老教授正随着老太太在美国的大儿子家住着。多少年后,老爷子归天,众弟子发一声喊,一拥而上,把老爷子抬成了文化泰斗,回忆文章连篇累牍,老爷子被描得白衣胜雪,活活就是最后一位民国大师。其实,老爷子的大学只在民国上了一年,剩下的全在新中国。退休后一屋子书留给了小儿子,住到美国去,主要爱好就是推个小车在社区里转悠,把邻居扔出来的沙发电视什么的搬回家,收拾得干干净净,先是藏于车库,渐渐竟登堂入室。大儿子力陈中美文化之差异,苦求老爹入乡随俗,由着美国人败家去,老爷子只作没听见。
    话说那日,小儿子半年多不来电话,夜半三更冷不丁“电”一下,不问苍生问鬼神不问爹娘问茶壶。老爷子半天没醒过神来,胡天胡地想不起这一壶到底是哪一壶,最后把“紫砂”“宜兴”“顾景舟”凑到一起,老爷子才忽然想起——
    那是“文革”期间,去宜兴出差,朋友送的一把壶。
    放下电话,教授只觉得一颗心被人紧紧地攥住了。是!必定是了!当日打碎的原是一把顾景舟的壶。这一年,据杂志所说,这把壶值三十万,而教授的工资也不过每月三四百。
    教授一屁股坐到天黑,长叹一声,苦笑。又能怎样呢?难不成再找人家赔壶?罢了罢了,也是命该如此。
    然后,就到了今天,教授老了,这些年他过得不好,很不好。他成了一个愤怒的老货,恨官员、恨知识分子、恨富人、恨穷人,恨这个世界和世道,这个世界从他手里骗走了一把壶。谁能想到,一次微小的碎裂事故原来竟阴险地埋伏着漫长无底的坍塌。他忍不住,他一直注视着紫砂壶的拍卖行情,那是迅速上涨的水,眼看着就从脚底漫过了头顶。他身处寂静的海底,却只见到高远的海面上漂浮着那把壶,顾景舟的壶。那把碎了的壶持续升值,他的人生在不断贬值,直到变成沉在海底的一粒沙子。
    他已经很多年没见过某先生了。
    父亲留下的书,他卖给了潘家园一个书贩子,拿到了一笔钱。几十万吧,还算是钱。
    在空荡荡的书房里看着那堆钱,他忽然想起,那些书其实还远远不抵那把壶。
    “骗子!”
    他喃喃骂了一句。
    那日,我在宜兴,微雨中访吾友葛韬陶庄,看各种壶,忽抬头。见墙上一帧旧照,一位老先生正在制壶。
    清瘦,身着旧时工装,凝神注目于掌中壶。
    心里一动,扭头看葛韬:
    这,是顾先生?
    是啊。
    哦,这就是顾景舟。
    顾先生的脸,净如秋水。看着他,心里只是无端地觉得好,好得心酸。
    竟无话可说了。
    (选自《文汇报》)

【问题】
    16.结合小说内容,概括教授在“壶碎”之后的心理变化。(3分)
    17.“壶”在小说的艺术表现方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18.你如何理解“那把碎了的壶持续升值,他的人生在不断贬值,直到变成沉在海底的一粒沙子”这句话?(4分)
    19.小说结尾部分,写到了制壶名家顾景舟,作者这样安排有何意图?请简要分析。(3分)
    20.作者对教授持何种态度?这篇小说带给你什么样的人生启示?(4分)
    2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从全文看,小说有两套叙事结构:一是关于一把宣兴紫砂壶的故事,一是围绕“壶”展开的教授命运的故事。
    B.小说情节曲折离奇,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但其主要艺术特色还是注重思想内涵的深度挖掘。
    C.小说开头和结尾都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叙述,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切身体会作者情感倾向。
    D.尽管教授、某先生、教授的父亲以及制壶大师顾景舟在文中是相互独立的,却共同向我们展示了时代的某些特征和人性中幽暗真实的一面。
    E.小说看似写“壶碎”引发教授人生“漫长无底的坍塌”,实则写出了时代变迁导致人们精神世界的变化。

【参考答案】
    16.①壶打碎时,他觉得一把壶不足挂怀。②得知壶为顾景舟所制后,他陷入痛苦之中,内心极度不平衡。③再后来,因一把碎壶,他对一切充满仇恨。【3分】
    17.①“壶”是全文的线索。小说围绕“壶”展开,“壶”推动了情节发展。②“壶”是刻画人物的手段。小说通过写“壶碎”之后教授的心理变化,刻画了教授丰富复杂的人物形象。③“壶”的碎裂在文中具有象征意义。表面上写“壶碎”引发教授的人生坍塌,实际写人们精神世界中美好、纯粹的破裂,深入表现了文章主旨。【3分】
    18.运用比喻,把“他的人生”比作“海底的一粒沙子”,形象地写出了教授看到碎壶不断升值时内心无尽的坍塌。【4分】
    19.小说结尾写制壶名家顾景舟“净如秋水”和前文教授的浮躁、愤恨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突出教授这一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引发读者思考,深化文章主旨。【3分】
    20.①作者对教授的态度:同情,叹惋。②人生启示:人不能被金钱左右;人不能一直生活在对过去的遗憾和焦虑中。【4分】
    21.BD【B项“小说情节曲折离奇,人物性格鲜明突出”说法有误,小说情节不算曲折离奇,教授这一人物形象跟一般小说相比也不够鲜明;D项“教授、某先生、教授的父亲以及制壶大师顾景舟在文中是相互独立的”说法有误,应是“相互映衬”的。】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东溪
  • 下一篇: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接到一家名为“菜单”的宠物食品制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