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春
作者:柯灵 文章ID:59521 浏览:
【原文】
望春
柯灵
离开龙山,又是一度月圆。小巷寂静的生涯,已渐觉相安若素;而且俗务困人,每天被琐屑的工作缠绕,也不复再有余裕坐对幽窗,悠然作遐想。只是龙山的望春花,至今还频来相扰,使人难忘。
龙山山腰的宿舍,有一个小小的庭院,种着两树高大的梧桐,三四棵矮小的黄杨,一株望春花。我迁入宿舍的时候,正是风雪连天的寒冬,梧桐早已落叶,望春花也只剩着疏落的空枝;唯有终年常青的黄杨木,还透示着几分生意。时节推移,渐渐由冬转春,气候虽已日渐暖和,大地却还沉睡未苏;第一个泄露了春讯的,就是那一树望春。草未曾茁青,树没有抽芽,望春花却在濯濯的枝头,开起了满树银白的花蕾。宿舍里深通世故的女佣,有意无意地说:“望春花开了,春天就快要来了!”
从那时起,不知为什么,我对这满树含苞的望春花发生了好感;而且有些为它杞忧。一天早晨,和同居的朋友在院前小立,我说:“望春花开得这样早,怕等不到春事烂漫,就要零落了吧!”朋友的回答却出乎我的意外,他说:“望春真是最难看的花了!枝干僵秃,有花无叶,让它零落了也好!”更出我意外的,此后他竟几次表示对望春的嫌厌。我觉得很不平,有一次对他说了这样带着讥刺的话:“放心吧,朋友!望春花不是为你开的,它并不要你赏识啊!”朋友还说:“谁教它开在这里,让我看见呢?”我怃然,没有再开口。
每天午后,柔阳拨逗着春意,蜜蜂翅上驮着薄薄的东风,在黄杨木上纷飞。同居的伙伴们都到山麓去了,我总独自伫立院前,对望春作许久的顾盼,而且常不免为它担忧:“花开得早,自然也就谢得早,来时寂寞,去时冷落,岂不辜负了大好的春光!”─-眼见望春花欣欣地开放,粉妆玉琢,洁白如雪,我越是倾心怜惜,我的隐忧也越是深切。
不幸的预想常常容易实现,望春的残葩,终于在紫槿花红出墙头,春意盎然的一天早晨,被我发现飘零在院中的草地上了。我像亲自串演了一出人间的悲剧,心头浸蚀了无名的怅惘。
我曾经决定,要为这素馨的花树写一篇童话:假定望春花是一个追求光明的少女,春天就是她理想的王国。萧杀的严冬使她发愁,料峭的风寒使她颤栗,她决定独自出发,向天涯海角寻觅春天。跋涉了无数山水,饱尝了无限苦辛,当她听见南国的燕子送来第一声呢喃,冬眠的蜇虫打了第一个呵欠,她知道自己的愿望快要达到,激动得发狂,立刻在寂寞的大地上,展开惨白的笑靥,报告了春天的消息。于是风暖了,草绿了,花开了。但春天刚来,自己却已经憔悴,在春阳温暖的怀中,作了个含泪的微笑,悄悄地离开了人间。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我立下心愿要为望春抒写。但只限自己才分太浅,几回铺笺,几番搁笔,我终于没有写成。
人事倥偬,如今我已离开了龙山,望春花的故事却依然频来相扰,甚至梦见她化为白衣的少女,宛转轻愁,促请我对她践约。几日以前,因事偶上龙山,便中去看看院前的望春,现在已经是绿叶成荫,迥非往日的丰姿了。我想,望春有知,对那过去的旧梦,怕也早如隔世,淡然忘却了吧?果然,那么我的心愿,这样也就算偿了!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04年第2期,作者:柯灵)
【问题】
17.文中说:“我对这满树含苞的望春花发生了好感,面且有些为它杞忧”,请回答:(4分)
①作者为什么会“发生了好感”?(2分)
答:【 】。
②作者又为何“为它杞忧”?(2分)
答:【 】。
18.作者在第二段中写梧桐、黄杨我小草在气候变暖时依旧未抽芽茁青,第三段又写“同居的朋友”对望春花的嫌厌,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 】。
19.“我”对望春花充满了深情厚意,请分析望春花在“我”心中是什么样的形象?(6分)
答:【 】。
20.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作者住在龙山时,庭院里的一树望春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离开一年以后,仍是难以忘怀,每次想起都遐思无限,心中怅然.
B.作者善于选用细小的素材来再现自己的丰富情感和深刻思想;一树寻常的望春花在作者笔下却成了一个鲜活灵动、有着浓厚意蕴的形象,成了一种精神象征。
C.全文以空间转换为线索,其中穿插着丰富的想像,思路清晰而明朗;首尾以“频来相扰”相呼应,中间缝合紧密,结构严谨。
D.文中用了“杞忧”“担忧”“隐忧”“怅惘”等词语,表明了作者对于望春花以及与望春花一样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着美好追求的人们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E.语言疏于雕琢,不刻意求工,给人一种清新自然之感。特别是拟人、排比、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所描绘和赞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参考答案】
17.①因为望春花第一个泄露了春讯,预报了春天到来的消息。
②望春花开得太早,作者担心等不到春事烂漫,它就会零落。
18.作者在第二段中用梧桐、黄杨和小草在气候变暖时依旧未抽芽茁青,来反衬望春花开得早;第三段用“同居的朋友”对望春花的嫌厌反衬“我”对望春花的喜爱和担心。
19.“我”对望春充满了深情厚意,就是因为“她”是大胆追求光明和理想的勇敢者的象征:她不畏严寒,饱尝艰辛,为的是把春天的消息及早地告诉人们:当春天真的到来的时候,“她”却带着满意的微笑,悄悄地离开了人间。在望春花身上表现出美好事物的热切追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20.AC(A项中,“遐思无限”以及“心中怅然”有误,由文意可知,作者心已释然;C项中,“全文以空间转换为线索”有误,文中主体部分应以时间为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