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园花寂寞红

发布时间:2022年3月3日  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
作者:季羡林  文章ID:59757  浏览:

【原文】
    园花寂寞红
    季羡林
    ①楼前右边,前临池塘,背靠土山,有几间十分古老的平房,是清代保卫八大园的侍卫之类的人住的地方。整整四十年以来,一直住着一对老夫妇:女的是德国人,北大教员;男的是中国人,钢铁学院教授。我在德国时,已经认识了他们,算起来到今天已经将近六十年了,我们算是老朋友了。三十年前,我们的楼建成,我是第一个搬进来住的,从那以后,老朋友又成了邻居。有些往来,是必然的。逢年过节,互相拜访,感情是融洽的。我每天到办公室去,总会看到这个个子不高的老人,蹲在门前临湖的小花园里,不是除草栽花,就是浇水施肥;再就是砍几竿门前屋后的竹子,扎成篱笆。嘴里叼着半只雪茄,笑眯眯的,忙忙碌碌,似乎乐在其中。
    ②他种花很有一些特点。除了一些常见的花以外,他喜欢种外国种的唐菖蒲,还有颜色不同的名贵的月季。最难得的是一种特大的牵牛花,比平常的牵牛要大一倍,宛如小碗口一般。每年春天开花时,颇引起行人的注目。据说,此花来头不小。在北京,只有梅兰芳家里有,齐白石晚年以画牵牛花闻名全世,临摹的就是梅府上的牵牛花。
    ③我是颇喜欢一点花的。但是我既少空闲,又无水平。买几盆名贵的花,总养不了多久,就呜呼哀哉。因此,为了满足自己的美感享受,【我只能像北京人说的那样看“蹭”花】,现在有这样神奇的牵牛花,绚丽夺目的月季和唐菖蒲,就摆在眼前,我焉得不“蹭”呢?每天下班或者开会回来,看到老友在侍弄花,我总要停下脚步,聊上几句,看一看花。花美,地方也美,湖光如镜,杨柳依依,说不尽的旖旎风光,人在其中,顿觉尘世烦恼,一扫而光,仿佛遗世而独立了。
    ④但是,世事往往有出人意料者。两个月前,我忽然听说,老友在夜里患了急病,不到几个小时,就离开了人间。我简直不敢相信,然而这又确是事实。我年届耄耋,阅历多矣,自谓已能做到“悲欢离合总无情”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我有情,有多得超过了需要的情,老友之死,我焉能无动于衷呢?“【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一句浅显而实深刻的词,又萦绕在我心中。】
    ⑤几天来,我每次走过那个小花园,眼前总仿佛看到老友的身影,嘴里叼着半根雪茄,笑眯眯的,蹲在那里,待弄花草。这当然只是幻象。老友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我抬头看到那大朵的牵牛花和多姿多彩的月季花,她们失去了自己的主人,朵朵都低眉敛目,一脸寂寞相,好像“溅泪”的样子。她们似乎认出了我,知道我是自己主人的老友,知道我是自己的认真入迷的欣赏者,知道我是自己的知己。她们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向我点头,向我倾诉心中郁积的寂寞。
    ⑥现在才只是夏末秋初。即使是寂寞吧,牵牛和月季仍然能够开花的。一旦秋风劲吹,落叶满山,牵牛和月季还能开下去吗?再过一些时候,冬天还会降临人间的。到了那时候,牵牛们和月季们只能被压在白皑皑的积雪下面的土里,做着春天的梦,连感到寂寞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⑦明年,春天总会重返大地的。春天总还是春天,她能让万物复苏,让万物再充满了活力。但是,这小花园的月季和牵牛怎样呢?月季大概还能靠自己的力量长出芽来,也许还能开出几朵小花。然而护花的主人已不在人间。谁为她们施肥浇水呢?等待她们的不仅仅是寂寞,而是枯萎和死亡。至于牵牛花,没有主人播种,恐怕连幼芽也长不出来。她们将永远被埋在地中了。
    ⑧我一想到这里,就不禁悲从中来。眼前包围着月季和牵牛的寂寞,也包围住了我。我不想再看到春天,我不想看到春天来时行将枯萎的月季,我不想看到连幼芽都冒不出来的牵牛。我虔心默祷上苍,不要再让春天降临人间了。如果非降临不行的话,也希望把我楼前池边的这一个小花园放过去,让这一块小小的地方永远保留夏末秋初的景象,就像现在这样。
    【注】“当时只道是寻常”出自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浣溪纱》,全词为“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词中饱含作者对死去妻子的怀念、哀思和无奈。

【问题】
    14.根据上下文,回答下列问题。(6分)
    (1)“我只能像北京人说的那样看‘蹭’花”一句中,“‘蹭’花”一词是什么意思?(2分)
    (2)作者为什么说“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词“浅显而深刻”?(4分)
    15.文章以“园花寂寞红”为题有何妙处。(4分)
    16.文章第五段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17.作者在字里行间饱含了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6分)

【参考答案】
    14.(1)“‘蹭’花”是指作者自己不会养花(1分),跑到老友的园里去观赏老友种的花(1分)。
    (2)“浅显”是说这句词的内容和词中包含的道理是人尽皆知,浅显易懂的;(2分)而“深刻”则是指这句词中所写之事真正降临到作者自己身上的时候,作者体会更真切地体会到这句词中饱含的无奈与哀思。(2分)
    15.①融情于景,借物喻人,表面上写“园花”在主人去世后无人侍弄的寂寞,实则表达的是作者看见物在人非,老友去世的孤单寂寞心情,揭示了文章主题。
    ②融“园花”和“寂寞”这两条线索为一体,语言凝练传神,画龙点睛。
    ③巧妙化用诗文(化用唐代诗人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旧瓶装新酒,具有一种浓浓的文化内蕴。(答对一点给2分,答到任意两点即得4分)
    16.想像、拟人。作者在老友去世后走过小花园时睹物思人,想像老友宛在花园侍弄花草一样表现了作者对老友的无比怀念,为后文抒发花在人不在的寂寞之情进行铺垫;作者想像花草认出自己向自己点头倾诉,直接表现了“园花”的“寂寞”。通过拟人赋予“园花”灵性,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园花”失去主人之后的悲伤,与老人在世时的花草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浓浓的感伤氛围,感人至深。
    (答对至少两种表现手法给2分,结合原文正确分析出每种表现手法在原文中的作用各2分。表现手法答出虚实结合、融情于景、排比并正确分析出作用同样给分。)
    17.①当作者天天上下班看到自己的老友除草栽花,浇水施肥,乐在其中,并且在旖旎风光中,顿觉尘世烦恼,一扫而光,仿佛遗世而独立时,内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欢愉。
    ②当作者忽闻老友离世的噩耗以及见到老友去世后园中花草无人侍弄朵朵都低眉敛目,一脸寂寞相,好像“溅泪”的样子时,对老友充满怀念,对园中花草充满怜爱之情,自己也倍觉孤单失落。
    ③当作者想到来年春天月季行将枯萎,牵牛连嫩芽也冒不出来时,悲从中来,被寂寞包围,充满了一种深沉的悲伤。
    (答出情感变化的线索得3分,能正确分析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方可得另外3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苦雨初霁
  • 下一篇:2005年印度尼西亚发生里氏8.5级的大地震,不仅给当地而且给邻国
  •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

  • 【最新文章】

  •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知江宁县。
  • 留下长江的人
  • 材料一: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学界都普遍认
  •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
  • 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
  • 被施了魔的花园
  • 材料一:理论上,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三种主
  •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为什么叫“山水
  •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
  • 滕王阁诗
  • 《曾国藩家书·致诸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