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秋尽途中作

发布时间:2022年4月10日  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
作者:贯休  文章ID:60747  浏览:

【原文】
    秋尽途中作
    贯休
    行行芳草歇,潭岛叶纷纷。
    山色路无尽,砧声客强闻。
    残阳曜极野,黑水浸空坟。
    那得无乡思,前程入楚云。

【问题】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题目交代了诗歌创作的时间,秋尽不归,路途奔波,是诗人情感的触发点。
    B.首联用“行行”“纷纷”两个叠音词拟声,形成节奏感与韵律感,富有音乐美。
    C.颔联写到“山色”“砧声”,视听结合,声色俱存,有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D.颈联描绘了一幅肃杀阴冷的画面,营造出凄凉悲苦的氛围,为尾联的抒情作铺垫。
    E.全诗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描写花草凋零、落叶纷纷等暮秋之景以抒发思乡之情。
    15.这首诗的颔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4.BE
    15.①“山色路无尽”表现了对前路渺茫的担忧。②“砧声客强闻”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
    【解析】
    14.试题分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B项,诗中使用的叠音词“行行”“纷纷”并非拟声。E项,未使用比喻。
    15.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能力。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颔联是诗歌的第二联“山色路无尽,砧声客强闻”,“路无尽”前路看不到尽头,表现了对前路渺茫的担忧。“砧声”,捣衣声。客闻捣衣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陈以勤,字逸甫,南充人。嘉靖二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久
  • 下一篇:你会同意将猪细胞植入自己的大脑吗?有些罹患帕金森病的人会同意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