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大流行”(pandemic)原是世卫组织对流感的定级之一。世卫组织

发布时间:2022年4月19日  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61010  浏览:

【原文】
    材料一:
    “大流行”(pandemic)原是世卫组织对流感的定级之一。世卫组织将流感分为6级,其中最高的就是“大流行”,其定义是某种流感病毒在疫情发源地以外的至少一个国家发生了社区层面的暴发,表明病毒正在跨国蔓延。
    从概念上讲,当时的“大流行”指的是流感病毒的影响范围,而不是疫情的严重程度和致死率。2010年世卫组织网站给出了“大流行”的简单定义,即“一种新疾病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比如,流感大流行就是指新型流感病毒亚型在全球传播,而多数人对此病毒没有免疫力。此次,新冠肺炎成为第一个被称为“大流行”的冠状病毒传染病。
    可见,“大流行”并非严格的定义而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具有操作上的弹性。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11日就表示,将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描述为“大流行”不会改变世卫组织对新冠病毒威胁的评估,这不会改变世界卫生组织正在做的事情,也不会改变各国应该做的事情。
    (新华社2020年3月12日,“国际头条”,有删节)
    材料二:
    我们的准备不足,可能会导致下一场疫情,比埃博拉病毒的危害更严重。让我们看看埃博拉病毒在过去一年中的发展。大约死了一万人,所有的死者都在西非的三个国家里。之所以没有扩散的原因有三个。第一个是卫生工作人员做的很多英雄事迹。他们找到很多病人并防止了更多人得病。第二个是病毒的特性,埃博拉病毒不是靠空气传染的。等到你有足够的传染力时,大部分的人已经病得卧床不起了。第三个是因为病毒没有传到城市区。这纯粹是运气好。如果病毒传到了城市区,那么死亡的人数绝对不止于此。
    所以下一次我们可能不会这么幸运了。有的病毒可能让你毫无察觉,但当感染病毒的人乘飞机或者去逛商场,他们其实已经具有一定的传染力了。此外病毒的来源可以是天然的,像埃博拉病毒,或是由生物恐怖攻击产生的。所以可以让疫情惨上千倍的病毒是存在的。
    (比尔.盖茨在2015年埃博拉疫情过后的TED演讲,有删节)
    材料三:
    历史上曾有很多历史学家对研究传染病疫情感兴趣,早期传染病疫情描述中质量较好的一份来自修昔底德。修昔底德详细记录了公元前430年发生在古希腊雅典的鼠疫,后来被认为至少是西方世界第一个记录传染病疫情的历史学家。有些讽刺的是,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对(历史上)鼠疫疫情最好的一份描述并不是一份基于史实的记录,而是法国哲学家阿尔贝·加缪的小说。
    医学史学家Charles Rosenberg根据对传染病疫情的历史记录和他自身的研究,将传染病疫情的发展描述为一个经典的剧情发展模式。首先一个疫情在开始时的发展会受时空局限,之后随着疫情的发展和揭示力度的提升,疫情导致的个体与群体危机也逐渐增加,直至疫情结束。在他的描述下,一次疫情发展可被大致归纳为三个环节,从最初的对新疫情的试图识别,中期的理解疫情,到最后的干预疫情。我们很容易看到这种基本的叙事结构如何在中国过去两个月的疫情中展现,以及现在全球每个国家所处剧情(疫情发展)的阶段不同。
    为何史学家们对传染病疫情如此感兴趣呢?一部分原因是疫情经常造成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悲剧,更重要的是重大疫情带来的社会压力可以为我们分析某一个社会提供珍贵的窗口。疫情造成的社会压力可以显现出一个社会的隐形裂痕,这些裂痕在太平时期可能不会显现出来,因此传染病疫情为我们研究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提供了一个实用的采样机会,这里面可能包括这个社会真正最在干什么、最在乎扮演什么角色的人等等。
    (哈佛大学David Jones教授2020年2月28日在新冠病毒研讨会上的发言,有删改)

【问题】
    4.材料对“大流行”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卫组织对流感的定级办法不止一种,其中一种是将流感分为6级,最高的一级就是“大流行”。
    B.如果某种流感病毒没在疫情发源地以外的至少一个国家发生社区层面的暴发,也不能叫“大流行”。
    C.现在世卫组织把一种新疾病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也叫做“大流行”,“大流行”概念变得模糊,具有弹性。
    D.将新冠肺炎疫情上升为“大流行”,不会改变对病毒威胁的评估和做法,只是为了提醒各国更加重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二中比尔·盖茨并非专业的病毒学科学家,所以话语中充满了很多的或然性;材料三David Jones教授是医学文化学专家,注意了表述的准确性。
    B.比尔·盖茨认为人类在多方面准备不足,随时可能会导致下一场比埃博拉病毒的危害更严重的疫情,隐形的病毒可能会因为人们的出行而迅速传播。
    C.史学家们之所以对传染病疫情如此感兴趣,David Jones教授认为是疫情经常给人类带来重大悲剧,疫情也给分析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提供了机会。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大流行的传染病已经引起了全球各国和各界人士的广泛重视,每次疫情均会导致全球各国的个体与群体的危机逐渐增加。
    6.如何防止类似新冠病毒这样的疫情?请结合材料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参考答案】
    4.(3分)D(与文点相反。并非“只是为了提醒各国更加重视”,原文是“不会改变各国应该做的事情”)
    5.(3分)D(范围扩大。并非“每次疫情”均会导致各国的危机增加)
    6.(6分)①世卫组织要肩负通告各国的责任;②各国的公共卫生事业要完备(医务人员和医疗条件要具备);③社会的价值观念能正确应对疫情危机。(每点2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赤子之心”不仅是人格精神、审美境界,作为价值尺度,它对文艺
  • 下一篇:明天升起的,不是今天的太阳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